产品设计设计论述

当你做出了最优美的设计,你是否会感到羞愧?

2018-04-10  本文已影响4人  杂食性

当小米手机请来了当今最伟大的工业设计师之一,菲利普·史塔克操刀小米MIX2设计,当MIX系列手机被法国蓬皮杜博物馆收藏,我们不得不再次承认,设计俨然为一件商品打上高光,成为市场营销上的闪耀卖点。

然而,这正是50年前维克多·帕帕那克(Victor Papanek)在《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一书中担忧和批判的现象。直到今天,大部分设计师依然在为消费者的欲求(want)而不是需求(need)服务,一件产品对社会、对自然的长期影响,仍是一个边缘话题。

维克多·帕帕那克是20世界最重要的设计师、设计理论家和教育家之一。如今,“绿色设计”和“通用设计”已经不是新鲜名词,但是在上世纪60年代,当帕帕那克提出这些设计的道德和伦理观,却深深地挑战了商业社会逐利原则。不仅导致《为真实的世界设计》被一些出版社拒绝,该书出版后,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将帕帕那克除名,甚至有工业设计圈的同行威胁称,拒绝参加有帕帕那克作品展出的展览。

但这些一时只见并不能扭转时代的进步。随着资源消耗、环境破坏、贫富差距等问题越来越严峻,同时,人本意识不断深入人心,在50年后的今天,帕帕那克提出的设计伦理得到了广泛尊重和认可,并且仍然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他的“为真实需要而设计”的理念在《绿色律令》、《为人的尺度设计》等书中均有体现。

《为真实的世界设计》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当今工业设计处于何种状态,隐含着哪些问题;第二部分则提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完整的设计应该如何达成。

在帕帕那克活跃的年代,设计师面临的问题与今天无二:要为商品的销售负责,为自己的收入和生活负责。正是因为承担了消费的责任,设计师们在形式更新上投入大量的精力。设计过度地商业化,就变成了刺激欲望的帮凶,忽视了人类的真实需求。

设计改变生活不是一句空口号。“设计最根本的工作是改造人类的环境和工具,大而言之,就是改造人类自身。”有时设计上小小的改进,甚至能够救人于水火,比如为残疾人设计生活器材,为车辆设计安全防护部件,为沙漠化地区设计防风固沙的生化装置……简而言之,设计应当平等而关怀地应对所有人的生活困境,长远而慈悲地看到人类之外的存续危机。

如果设计师缺乏道德感与使命感,设计就难免因局限而短视,因短视而危险。危险的后果,则将在或近或远的未来,由所有人共同承担。

既然我们已经意识到了道德与使命对设计师而言意义重大,那么如何落实负责任的设计呢?在《为真实的世界设计》第二部分,帕帕那克提出了他的完整设计方法论。

首先,设计师应当将目光从市场增长的曲线中拔出,把视线重新投向人们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无论这个人群是“贫穷还是富有,健康还是疾病”,无论国界和种族,只要对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存在,设计师都可以从帮助他们改善生活中,实现自己真正的价值。

但是,一个人的认知和能力是有局限性的,而设计的服务对象却是多样的,产品被设计出来后,它不仅直接服务于使用者,在更长久的时间和更广泛的空间维度上,产品还会持续地对自然环境、人文观念造成影响。

如果我们承认设计并不终止于创造一件物品,而是能够改造环境甚至人类自身,那么我们对待设计就不应当草率,而要想方设法突破个人的局限性,以超越眼前利益的视角看待设计需求。

如何突破个人的局限性呢?通过团队成员的丰富来拓展设计外延。“完整的设计”需要全面的人才,设计团队的构成角色应当是多元的。一个设计团队不能只有专业设计师,而要让更多学科背景的人员加入,在跨学科思维的碰撞中,“擦出智慧和关怀的火花”。设计不能光停留在创意和理论,而是最终要制造成品,服务使用者,因此这个设计团队中,必须包含最终用户和制作工人。

团队组建可以破除认知、情感、联想、文化、职业、智力和环境的制约,开拓视野,同时也是对设计学院教育的补充和修正。

在设计院校,学生们接受着专业性的技巧培养,这类专门的训练让设计系学生们掌握了熟练的设计技能、“高级”的审美表达、与时俱进的设计理念,但是在带着学生走向技巧纯熟的同时,不免将视域过于聚焦,沉浸于“术”而忘乎“道”。

需知,在本书第一章就提到,美学仅仅是设计需要考量的6个维度之一。因此,即使是受过专业的设计训练,我们也不该故步自封、自鸣得意,特别是当我们为不同文化、不同圈层的人们进行设计时,更要努力规避对自己“审美”的骄傲和坚持。

为了帮欠发达地区人民获取外界的信息,帕帕那克用废弃的锡罐制作了一款无需用电的收音机,有了它,即使是没有通电的落后地区,人们也可以便捷经济地打破信息闭塞的牢笼。帕帕那克的设计目的达到了,他并没有对锡罐收音机的外观进行包装,它们看上去像被丢弃的垃圾,但并不妨碍它们的实用性和环保性。不加修饰的锡罐收音机受到了同行们的嘲笑,但是帕帕那克认为他无权对其他文化系统的人们施加审美影响。事实上,这些收音机的使用者,印尼欠发达地区的村民们,自己逐步为收音机加上了具有本土美学趣味的装饰。

帕帕那克这种避免文化污染的自觉,对使用者审美的尊重,也是其设计伦理的一部分,而这种冷静的分寸感,在如今的设计观念中却很稀缺。就拿我们的家居生活来说吧,以宜家为代表的北欧风装饰风格如今大火,连带着日式MUJI风和新中式风,都在极简的优雅中不能自拔,相互渗透和模仿。我们是不是一窝蜂地将这种风格视为一种高级的生活趣味来追捧和模仿,而对父母辈的装修观大加批判?可是异域性冷淡风格,又是否真的符合父辈的喜好和生活习惯?

设计团队中必须有使用者的立足之地,当设计师们再遇到难以说服的客户,审美奇葩的甲方,或者固执己见的爸妈,也许应当放下专业的优越感,而去想想他们真正的需求是什么,这也是本书反复阐述的一点。

最后以一句话做结吧,在设计界中,不乏关于“少”和“多”的金句,比如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的“少即是多”(less is more)。那么在通读了《为真实的世界设计》后,我们完全可以在这金句笔记中再添上一笔,那就是帕帕那克的“最少努力原则”:以最少求解最多(the most with the least)。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