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无聊综合症”正在拖垮你
一、你有“无聊综合症”吗?
这个教室里静悄悄的,每个人都拿着手机,或刷朋友圈,或看电视剧,或打麻将……
老师很无奈,大家上课、下课姿势基本一样,不同的是手机的位置而已。
走过一个个教室,发现好像都差不多,上面老师在神采飞扬的讲,下面同学目不转睛地刷着手机,偶尔老师讲到精彩之处,稍稍的抬起头来看老师一眼,就马上低下头去,生怕错过了什么精彩的留言。
老师的讲课,只是背景声而已。
有同学在课堂上问“老师,我很迷茫,去看了心理咨询师,咨询师说得我了“无聊综合症”,我该怎么办?”
我顺着这个话题问,“你们有“无聊综合症”么?”
不少同学喊,“已经到了晚期了。”让人啼笑皆非。
其实在心理学中并没有“无聊综合症”这一概念,所谓的“无聊综合症”只是我们对自己的未来一种迷茫和不确定状态,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此时要做什么,而手机正是最好的逃避之处。
于是,很多同学会用鲁迅的几本书名来总结自己的大学生活:《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坟》……
就这样,大学四年就过去了。
二、谁的青春不迷茫?
毕业后,欣的“无聊综合症”并没有好转。
家里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帮她找了份百强企业里的媒介工作,每天和凤凰卫视、湖南卫视、中央电视台这样的大媒体打交道。
这在别人看起来可是一份很光鲜的工作,可欣并不开心,这份貌似合适的工作并不是她想要的。
她一天当中最开心的时光,是每天借着上厕所的借口,到天台上去透透气。
不是没有想过离开的,可是,毕业时签的是三年,不满三年就要交违约金,手续繁琐,而且,家里肯定是不同意的,当时为了找到这份工作,家里也是搭了老交情的。
她说,“我是一个很有创意的人,我喜欢自由自在地发挥创意,我不喜欢被束缚,不喜欢刻板的生活”。
一天早上起来,她觉得快要窒息了,没有办法再熬下去了,把心一横,收拾行李,定了去上海的机票。
的确,上海的工作机会很多,她也顺利地找到了一份想象中的广告文案的工作。
想象中,广告人应该是无拘无束、天马行空,可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创意的。想象中,她们应该是很匹配的。但现实却像一盆冰水,劈头盖脸的浇下来。
“我以为会做巴黎欧莱雅,可是给我的只是痔疮膏的广告,我以为做广告文案是天马行空的,可是给我的只是一个购物信息的校对工作。”
欣很苦恼,“我现在到底该怎么办?”
欣的状况,并不是例外。
“在20岁到30岁这十年的过程中,我们都走过一样的路。你觉得孤独就对了,那是让你认识自己的机会。你觉得不被理解就对了,那是让你认清朋友的机会。你觉得黑暗就对了,那样你才分辨得出什么是你的光芒。你觉得无助就对了,那样你才能明白谁是你成长中能扶你一把的人。你觉得迷茫就对了,谁的青春不迷茫?”
——刘同
三、请倾听,你的无聊。
无聊是一种常态,是一个找自己的过程。或许,你已经做了很多的尝试,走过许多的弯路。
其实,解除“无聊综合症”,未必都要爬山涉水,碰得头破血流,很多弯路是可以避免的:
1、再问一次,你是谁?
猴子擅长上树,无需训练,而大象,怎么训练都没有用,终其一生,也没有办法上树。
但,如果你是大象,又何必在你不擅长的爬树上死磕,去跟猴子一争高下呢?去做你自己更适合的事情就好啦!
所以,首先要知道,你是谁?你是猴子还是大象?
我们可以通过心理测试、周围人反馈、或是社会实践,逐渐对自我有一个清晰的360度的认知。
先天的气质类型与生俱来,难以改变。以西游记为例,孙悟空先天的气质适合对外,如果让他当会计,估计他和老板都会疯掉的,沙师弟的气质更适合对内,让他天天去应酬,他也会很痛苦。
接受不可改变的,改变可以改变的。
自我就像是个原子核,中间的中子是无法改变的,但是外面这圈电子云,是可以改变的。
气质无法改变,但兴趣可以修炼、能力可以提升、价值观可以打磨,这一部分,是可以改变的。
2、转动你的生涯三叶草
去觉察你的无聊情绪是源于焦虑、失落还是厌倦?
生涯规划中有个三叶草模型,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兴趣、能力与价值观缺一不可。
首先,有了“兴趣”,“兴趣”促动我们不断的去了解和练习,慢慢的形成“能力”。“能力”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可以兑换成“价值”。而“价值”的强化会使我们产生下一轮的“兴趣”。三叶草就这样转动了起来,不断循环,越转越大。
你的无聊是因为缺失“兴趣”的“厌倦”?还是缺失“能力”的“焦虑”?又或者是缺失“价值”的“失落”?
通过觉察无聊的情绪,找到三叶草缺失的部分,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看看是要修炼兴趣、提升能力还是打磨价值观。使三叶草重新旋转起来。
写在最后:
无聊,不是坏事,而是珍贵的信号,是潜意识用这样的方式来提醒你,“这不是你想要的状态,去寻找你真正内心想要的是什么?”是你还在挣扎,还想努力。
如果有一天你不觉得无聊,不觉得茫然,不觉得郁闷,而是默默的忍受这一切,默默在心里说,算了吧,就这样吧。
慢慢的习惯了,慢慢的放弃了……
到那时,你眼里的那一抹小火苗就真的黯淡下来,不再挣扎,泯然众人。
也许这个时候的你还很年轻,可你呈现出来的状态就和身边很多已经放弃挣扎的中年人一样,黯淡无光。
别让你的墓志铭上写着:
卒于25岁,埋于9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