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IT·互联网

个人知识管理,如何解决学而不用难点问题?

2024-06-06  本文已影响0人  系统思维自我管理训练营

#三系统/个人知识管理/如何解决学而不用?

用系统系统做好知识管理,要解决最难的一个问题就是“学而不用”。

我每天早上5点30带着同学们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课程,坚持早起听课的同学,对三只青蛙课程内容的深度还是表示折服。

但是,当我们问他们这样一个问题:你能不能举一个例子,给我讲一讲你怎么把从我这里学到的系统思维和自我管理相关的知识,如何运用到你的实际工作学习当中?我几乎没有听到过很理想的答案。

要么举不出例子来,要么举出来的例子,让我感觉不痛不痒,没有学到点子上。我一直在思考,出现这个问题的根源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大家学而不用呢?

我阅读完《第五项修炼》就会把书中的知识运用在自我管理和公司的发展过程中,跑步听完的音频课程也会和课程设计以及我的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如果我们阅读完一本书,学完一个课程,连一个学以致用的例子都举不出来,只能说明你不擅长学习。说得更具体一些,就是你有学而不用的坏习惯。

有一个心理学家,叫罗伯特·斯腾伯格,和我司马腾名字还挺像。他在爱情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这两个领域都比较有影响。大腾哥区分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学习,分别是分析性学习、创造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

大致可以这么理解:分析性学习就是学习已有知识,创造性学习就是创造新的知识,实践性学习就是把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之中,也就是学以致用。

这三种不同类型的分类是是属于高维的“洞见分类”,比较高级。为什么大腾哥有这样的分类呢?就要看他的一本书《超越智商》。

这本书中,他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提出了著名的“三元智力理论”,该理论认为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

大腾哥认为,学校主要教的是分析性学习。所以,擅长分析性学习的人在学校里成绩会比较好。但是,如果你家孩子很擅长创造性学习,未来可能是大作家,音乐家,艺术家。

如果你家孩子很擅长实践性学习,比如爱捣鼓爱发明,未来有成为大企业家的潜质,创造性和实践性学习的孩子,大多数在学校里往往成绩不会太好,很可能要么中等,要么比较差。

学校教育为什么不重视实践性学习呢?因为教育的核心是“教育目的”。学校教育的理念是:我们现在学习,是为了将来使用。所以在学校里学的很多通识知识,专业知识,都是没法马上用。

但是,我们工作了,学的很多知识是岗位和职业所需要的迫切知识,需要用所学知识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价值。

可我们还是保留了在学校里养成的坏习惯:只是学,不去用。等到需要用的时候,要么不知道怎么用,要么瞎用、乱用。

这才是核心的原因所在!

如何解决成年人学而不用这个难题呢?

我的方法是“真实需求”,学习内容直接与我们的职业相关或日常生活相关。学习的时候聚焦于实际需求和应用场景,这样学习就更能看到学习的直接价值。

真的难点是如何找到自己学习的“真实需求”,有一个简单高效的方法。普通人要么围绕岗位晋升提高技能和收入为学习的真实需求,要么围绕增加副业收入为学习的真实需求。

而创业的小伙伴就需要以企业发展为起点,学习四种知识。

比如,我现在就围绕阶段性的目标分为专业知识,实践知识,条件知识,商业知识进行分类学习和学以致用。

明天继续阐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