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团队需要一个会讲故事的人-读后感
最近刚读完这本书,很棒的一本书,推荐大家去看。设计师也需要懂得如何讲故事,用故事来体现用户在使用当中遇到的问题,痛点,让体验优化的需求是从用户生活中真实的需求,而不是你自己想出来【可能的需求】。当你开始讲故事的时候,用户会从你的故事当中找到共鸣,更能够明白需求的重要性,以及设计是如何优化的
Annette Simmons 安妮特·西蒙斯
安妮特·西蒙斯,美国研究故事思维在营销和团队中应用的管理专家,集团流程顾问公司的总裁,该公司的客户包括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美国国税局(IRS)、微软公司等。西蒙斯的著作很多,包括《故事的力量》等。
安妮特·西蒙斯曾受邀录制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CNBC)的“午间财经”栏目和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的“市场观察”栏目,《财富》杂志、《华盛顿邮报》均有她关于故事思维的研究报道。 (来自百度百科)
人们希望在你的故事中读到人情味,希望接收到你发出的信息中能体现“你”(你或你们)的一丝人情味
目的
你的目的是讲一个让人感同身受的故事,从而让对方产生情绪反应
减少失败的第一法则,就是要遵守讲故事的原则,不要超过三分钟
假如不成功,故事也能很快结尾,你能进行适应和调整
公开错误能更快地赢得对方的信任
满意的故事
缺乏细节的故事,会让一些信息看起来太模糊,因此人们往往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所以,讲故事要依靠一些细节,这些细节能传达出难以逻辑归类的直觉、信念、信仰
亲身经历就是最好影响力的故事
试图通过逻辑来控制人们的看法会让对方戒备增强,会驱使对方离你越来越远
故事会显露出我的弱点,而这就是一种信任行为,也会让他人同样信任我们
小意味着大,大也意味着小
在充满感知的主观世界中,小小的细节也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假如你花了三个小时给你的同事讲一套系统,这时你会因为他们的认真听,而感到开心,同样,你走开一会,发现同事表现出不耐烦甚至翻白眼,你会怎么想,你是否会因为这一小事而对他的看法完全翻盘呢
感觉不一定能改变事实,但至少能改变人们对事实的看法
感官细节让故事更逼真
感官认知是故事的构成要素。每个故事都可以修改,每个故事都代表人们对细节去留的主观选择
如果你希望听众得出和你一样的结论,就要用特定的感官体验构建一个故事,让听众由此得出和你相同的见解
从不同角度解读你的故事
若想找到真正具有影响力的故事,就要有游走于不同观点之间的能力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这很重要
- 你要找到一个能让听众感到尊重的视角。他们从你的口中听到尊重,即使是脾气暴躁的人也会温驯下来
- 从多角度重新审视对你来说重要的故事。为故事添加细节和深度,多维度的去描述,这样才能让不同观点的人表示理解
目的是为了让故事有意识的变得有人情味。只有带有人情味的沟通才能让他人产生同感,从而也报以人情味的回应
语调、表情、肢体语言总能透露出你对观众的看法
偏见不可避免
偏见不好么
一个脱离偏见的故事也往往意味着无聊,因为这样的故事脱离实质和人情
最重要的故事就是我的故事
通过【我是谁】的故事来增加亲切感,也就是在告诉别人有关你的事情,以此让人来信任你
熟悉感在你和听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这样你的信息才能顺利为对方所接受
告诉他人,”你能得到什么”
假如对方不清楚如何从中获益,那么他们的心会一直悬着,也不会认真听你讲
讲诉自己过错的时候,对方不会怀疑你的用意,这类故事也能让你树立一个公开坦诚的自我形象
愿景故事
一个好的愿景故事会将你对未来的期许变得具体,变得真真切切。当你精心打造细节,全方位撩拨感官让一个愿景变得生动时,明天的收获就超越了今天的负担。
愿景故事让你从目前的困难、复杂、模糊上转移,抬眼看看值得为之奋斗的明天,让你抵制每日的诱惑,不会改变方向,不会放弃,不会妥协,不会分心。
当你想用例子证明自己的价值观时,就找到你个人十分钦佩的人物。
我理解你,认可的力量
其实认可对方,不会失去什么,有时还能让对方做出实质性的让步
争论之所以会发生,大多是人们总是希望他人能聆听自己、尊重自己,而很少是因为固执己见
讲述一个我理解你的故事,你的听众会觉得你读懂了他们的心思,知晓了他们的秘密想法
学会倾听
如果你真想讲述一个能赢得人心的故事,就要学会识别倾听这些塑造了你现实的故事和比喻
大多数人不会倾听,是因为他们急着去做更想做的事情
倾听一定能让你的头脑变得敏捷,让你和他人的沟通更深入,从而增进合作
津津有味地倾听,抱着可能会学到重要知识的期待而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