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力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现代社会,大多人都忙于事业、忙于工作,忙于奔波各种“功名利禄”,若不是出于喜欢或者需要,认认真真喝一杯茶的功夫都认为是浪费生命,忽略了生命中的“真、善、美”,匆匆而过的生命真的值得让我们“丢了西瓜去捡芝麻”吗?难道我们就不能一边享受“美”、感知“美”,一边努力工作吗?
先让我们看两张图片吧!

这是四川省安岳县的一尊石窟佛像,神态悲悯安祥,整体造型兼具唐代之浑厚和宋代之精美,佛像中的端庄肃穆,仿若从石中生长出的人体和五官,具有超自然的美感。
可是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当地的不知是百姓还是政府,为了维护修补佛像,之后成了这样的了:

修补后的佛像,颜色超奇怪,失去了刻线的流动,巨石的材质显得厚重与坚硬,画面显得刻板僵硬,自然美感和艺术感荡然无存。
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
相信这些修补佛像的人,初心也是想要维护物,绝非是有意破坏文物,他们有心维护文物,但是缺少了对艺术的审美。
吴冠中先生说,“今天中国文盲不多了,但是美盲多了”。
最近因为工作缘故,经常去义乌商贸城买东西,发现精品区突然冒出了很多软装馆(“突然两个字可能不太恰当,主要是我好久没去商贸城精品区了),里面有各种字画、摆件、饰品,说明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开始由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转变,开始追求内心的丰盈和精神的享受。
所以我想吴先生的这句话应该是至少20年前说的吧。
大家再看一组照片。


最近网络上流行一篇文章《看完父母新装修的文章,想离家出走》,上面两张照片应该是这篇文章里的配图,换了我是文章里的主人公也会有离家出走的冲动。
季羡林先生曾经在一篇随笔里说:“我们的民族是一个注重实际的民族”。
看看上图,除了两个大红的中国结和一盆绿植外,还有哪个是“无用”的呢?父辈经历过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所以“无用”之物对他们来说就是极大浪费,可是对于生活在当下这样物质极大丰富、追求个性张扬的时代,我们还会让生活中充满“实用”之物吗?家里面若是摆放几件自己精心挑选的饰品,不管是字画还是瓷器,每天端详几遍甚至是把玩几下,内心里是不是愈来愈柔和而沉静下来,再请大家看两张照片:


如果你生活在上面两幅图画中,家居的园艺、色彩以及层次是不是让你以为到了童话世界,看着满墙的鲜花是不是慢慢地可以让你心里开出花来?阳台上柔和的灯光散发出的暖意是不是可以释放出一天工作的疲惫,墙边摆放的陶罐上面的纹路和质感是否可以让你内心安宁沉静,坐在沙发上品着香茗是不是可以让你沉浸在夕阳西下的静谧之中,进而感悟宇宙之伟大,人类之渺小,进而对生命多了敬畏和珍惜?
每天都是美美的心情上班、休闲、娱乐,即使遇到一些小问题也不会纠结、报怨,一笑而过了。
美学家张世英说,“人生有四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审美境界为最高境界。
因为美能够涤荡人的心灵,改变人的精神面貌,它能够唤醒我们对内心的尊重,因而去尊重生活;
因为美能让我们品尝到生命中最甜的那部分滋味;
因为美能够让人焕发对生活的热情,一个人专注于审美的过程,就是悦纳自己,滋养身心的过程。
一个人审美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他(她)的竞争力水平,因为审美不仅代表了整体思维,也代表细节思维。
也许生活不如意十之八九,总是充满压力和苦痛,然而我们可以在生活中稍微慢下脚步,去发现美、创造美,用小确幸滋养平凡的时光,享受人生,活出当下每一刻的美好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