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研习社区块链大学八爪鱼区块链

原创解读:Bytom比原链白皮书(番外)

2018-05-31  本文已影响18人  八爪鱼的地球仪

—关注八爪鱼,解读区块链—


既然是番外,今天不聊技术,不聊Token,聊点有趣的事情。

八爪鱼的第 7 篇深度好文
3178 字 | 10 图 | 8分钟阅读时间






Information is power. January 11, 2013. Computing is power. April 24, 2018

——Bytom创世区块语

这是写在比原链创世区块中的一段话,翻译过来就是:

信息即权力。2013年1月11日。
计算即权力。2018年4月24日。

我们都知道,2018年4月24日,这是比原链主网上线的日子,写在创世区块里不足为奇,那么,2013年1月11日究竟发生了什么?“信息即权力”又是指的什么?今天就来一探究竟。

2013年1月11日,究竟发生了什么?




众所周知,中本聪在比特币的创世区块中留下的创世区块语是:

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
(2009年1月3日,财政大臣正处于实施第二轮银行紧急援助的边缘)。

当时正是英国的财政大臣被迫考虑第二次出手纾解银行危机的时刻,这句话是泰晤士报当天的头版标题。这句话是一个讽刺,也是一个证据。

不得不说,这是很酷的一件事,要知道,这将是一句永远不可被修改的文字,这世上,真正能够被铭刻而不被人为和时间侵蚀的事物,少之又少。

所以,当我第一次看到比原链的这句创世区块语,我的好奇心就被勾了起来。我尝试了各种猜想,巴比特上线的日子?互联网发展的某个里程碑?我甚至去查了“杭州时戳”的公司注册时间,但最后都被证明:时间点不契合。直到后来我请教了一位高人,才恍然大悟。


盗火的普罗米修斯

2013年1月11日,它不是报纸头条,不是公司注册,甚至不是什么值得记住的里程碑,它是一个人的忌日。

他的名字叫做Aaron Swartz(亚伦·斯沃茨)。

2013年1月11日,Aaron Swartz在纽约市自杀。

这,竟然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故事。

普罗米修斯创造了人类,教给人类知识和技能。当宙斯拒绝向人类提供生活必需的最后一样东西:火的时候,普罗米修斯用大茴香枝盗取了火种。

人类从此学会用火,人通往神的最后一扇大门被击碎了,宙斯恼羞成怒。宙斯命人将普罗米修斯用一条永远也挣不断的铁链吊在高加索山的峭壁,又派了一只嗜血之鹰,每天去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而那肝脏被吃去多少就又重新长出多少,永无止境。

但普罗米修斯没有向宙斯屈服,他拒绝归还火种,独自忍受惩罚。直到最后,赫拉克勒斯出手,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才得到解救。

现实中的斯沃茨,是一个天才少年。

面对联邦政府的重罚,就像普罗米修斯拒绝了宙斯的要求,斯沃茨拒绝了认罪保释,而是选择了与国家机器抗争。最终,长期心力憔悴压垮了他,他没能等到他的赫拉克勒斯。

在斯沃茨被捕后第三天,一个名为Greg·Maxwell的人为了声援斯沃茨,在网络上分享了一个文件,里面包括18,592篇来自JSTOR的论文,一共32.48GB。Greg在文件中附上一封很长的公开信:

这个文件中所包含的论文,都是在1923年以前发表的,本质上属于公共领域。它们是全人类的公有财产,但是JSTOR确对每篇文章收费19美元,而且限制观看的电脑;事实上,这根本是对全人类的偷窃。学术论文本来就应该允许民众自由获得。更可恶的是,这些论文的作者实际上沒有因为这些收费而获得利润,与娱乐作品不同,限制学术论文的传播,会影响到全人类的福利。

我曾考虑用匿名的方式散步这些文件,但Aaron被捕一事,以及起诉他的荒唐罪名,让我使用匿名会良心不安。我对自己说,任何值得做的事,往往值得你用真名去做。



也许你可以说,斯沃茨是理想主义的莽夫,是任性又脆弱的小孩,但你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值得被尊重的人。这里,我们不去讨论当代的科研出版机制是否存在问题,也不去分析斯沃茨的做法是否过于激进,我们只看信息自由传播的价值。

斯沃茨死后,一个来自巴尔的摩的男孩Jack·Andraka,因为阅读了斯沃茨自杀前推广的JSTOR的免费学术论文,想出了一种提早检测胰腺癌的方法,他以此成功去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并最终成功完成了实验,这或许就是斯沃茨所做之事的价值吧。

普罗米修斯是旧世神的儿子,而斯沃茨则是现代的互联网之子。

PS:有一部专门纪录亚伦·斯沃茨的纪录片《互联网之子》,对斯沃茨生平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一看。


信息就是力量

2008年,斯沃茨曾写下过一篇《游击队开放访问宣言(Guerilla Open Access Manifesto)》,在这个宣言中,他说到:

信息就是力量。但就像所有力量一样,有些人只想占为己有。世界上所有的科学和文化遗产,已在书籍和期刊上发布了数个世纪,正渐渐地被少数私有的公司数字化并上锁。

这,应该就是比原链创世区块语中“信息即权力。2013年1月11日。”的由来。

斯沃茨一生致力于信息的自由传播,让人们的隐私得到保护。而比原链想要做的是资产的自由流转,保护人们的资产安全。这是一条不容易走的路,能不能走出来、能够走多远,没有人能够知道。市场的、技术的、政策的……充满变数的影响因素让一切变得扑朔迷离,同时也变得充满了可能性。

这是一个只有在混沌初开的区块链初期才会诞生的梦想,就像我们每一个人,每天辛苦工作学习之余,不去刷剧打游戏,不去购物看电视,而是在这里努力地去学习一个完全陌生领域的知识,努力地写出一篇篇稚嫩的文章,讲概念、聊趋势、评时事、发自心底地关注区块链行业的发展。这些努力一定会有什么回报吗?不一定,但这不妨碍我们认真去做,因为我们都是对自己的未来有期待的人。

这是一个谈理想显得矫情的年代,但对于肯用心做事的人和项目,都值得我们以一个开放的心态去关注它。

信息即权力,这是互联网时代的宣言。

计算即权力,这是否是比原链的檄文?



-END-

至此,比原链白皮书解读系列(共4篇)就全部结束了,特别感谢:比原磁场 楚休红 大大的指点,让我在茫茫人海中搜寻到了斯沃茨的身影,更感谢所有的阅读者,给了我写作的动力,咱们下一本白皮书见。


《原创解读:Bytom比原链白皮书》系列其它文章:

原创解读:Bytom比原链白皮书(一)

原创解读:Bytom比原链白皮书(二)

原创解读:Bytom比原链白皮书(三)




声明1:本文部分内容源自知乎:《亚伦·斯沃茨 (Aaron Swartz) 是怎么样一个人?》与《如何评价纪录片《互联网之子》?本片的意义在哪里?》
声明2:本篇文章内容不构成投资、财会、税务或法律建议。本篇文章的目的也不在于推荐读者买卖任何证券或其它投资产品、理财产品或服务。本篇文章不存在引导读者选择任何投资策略的目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