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三)》浅析
作者:骆紫盈
摘抄:
社会,文化,学问,读历史的教训,外在的本分责任,只能隐藏人的本来面目。若把一个人由时间和传统所赋予他的那些虚饰剥除净尽,此人的本相便呈现于你之前了。
看法:苏东坡被贬黄州后,远离了黑暗的朝廷,回归了自然,与百姓一起相处,现出了真实的自己。
苏东坡幸而死里逃生,至少是个惊心动魄的经验,他开始深思人生的意义。在六月他写的别弟诗里,他说他的生命犹如爬在旋转中的磨盘上的蝼蚁,又如旋风中的羽毛。他开始沉思自己的个性,而考虑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宁。他转向了宗教。
所谓解脱一事,只不过是在获得了精神上的和谐之后,使基层的人性附属于高层的人性,听其支配而已。
此地是够美,但是其风景之美,主要还是来自是人的想象。他对那栋夏天对着大太阳的简陋小房子,情有独钟,别的旅客一旦真看见,就会废然失望的。后来,又在那栋房子一边加了一间书斋给他用,他便吹嘘说:他午睡初醒,忘其置身何处,窗帘拉起,于坐榻之上,可望见水上风帆上下,远望则水空相接,一片苍茫。
看法:苏轼的想象,他积极乐观的态度,让他在困境中仍能找到快乐,这是他豁达的表现。
他有时芒鞋竹仗而出,雇一小舟,与渔樵为伍,消磨一日的时光。
有一段日子,久旱不雨,后来下了雨,苏东坡完全和农人一样快活而满足。
看法:苏轼这时已过上了普通农民的生活。
在孩子跑来告诉他好消息,说他们打的井出了水,或是他种的地上冒出针尖般小的绿苗时,他会欢喜得像孩子般跳起来。
看法:苏东坡淳朴率真的个性
失去人间美好的东西之人,才有福气!苏东坡能够到处快乐满足,就是因为他持这种幽默的看法。
他今日之使我们感到亲切自然之处,是那一片仁爱心。
我总以为,不管何处,只要人道精神在,宗教即可再兴;人道精神一死,宗教也随之腐烂了。
他已经脱去了文人的长袍,摘去了文人的方巾,改穿农人的短褂子,好使人不能辨识他士大夫的身份。
也就是说一个人作品的风格只是他精神的自然流露,我们便可以看出,若打算写出宁静欣悦,必须先有次宁静欣悦的心境。
看法:苏东坡正是有这种心境、这种品格,才让他的诗得到如此多人的推崇。
据我所知,苏东坡赋予了瑜伽几项中国要素。
有登龙之术,也有谦退之道,而苏东坡不愧为谦退大师。现在苏东坡的情况是,不追求政治,而为政治所追求,颇为有趣。
浅析:
乌台诗案后,苏东坡被贬到黄州。黄州是苏东坡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是苏东坡的“第二个故乡”。
在黄州,苏东坡展现了真实的自己。这里远离朝廷的复杂黑暗,只有淳朴的百姓。
他脱去了文人的长袍,成为了一位普通的农民。他向农民请教耕地上的问题,自力更生,省吃俭用。即使这里的条件比以前差,但苏东坡凭着他的乐观与想象,在苦中作乐,足见他的豁达与乐观,这是他真实的性格。另外,苏东坡在黄州也展现了他的淳朴率真的个性,当他的孩子跑来告诉他他们家打的井出了水时,他像个孩子一样高兴地跳了起来,多么可爱!
在黄州,苏东坡展现了自己杰出了创造力和厨艺。他善于做菜,也乐意自己做菜吃。因为穷,他研究当时人们不太愿意吃的猪肉。于是,做出了一道以自己的名字来命名的“东坡肉”,此外,还有“东坡汤”、“东坡饼”,都是苏东坡在黄州时的佳作,黄州可谓是苏东坡大展其厨艺与创造力的宝地啊!
苏东坡也有涉足宗教和瑜伽。他钻研佛道,以致于以后的作品也染上了佛道的思想色彩。他执着于炼能让人长生不老的丹药,还有把宗教和身体锻炼结合密切的瑜伽术。苏东坡潜心钻研瑜伽,赋予了瑜伽几项中国要素,这可以说是中国对瑜伽所作出的贡献。他在黄州研究佛道、长生不老药以及瑜伽术,生活清闲而享受。
在黄州的期间,也是苏东坡文学成就最多地时期。苏东坡嗜酒,常与客人一同泛舟饮酒。他游历赤壁后,写下了《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以及《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三首佳作,一直被后人所推崇。他的诗依旧表现他不同时候的心情,不因害怕被小人利用而停止创作。在书画方面苏东坡也颇有成就,他常与画家文人交流,实在是一位文学与艺术素养极高的文人。
苏东坡与民同乐,为老百姓着想。在黄州,他为百姓修建水利工程,整理西湖,尽力解决百姓的用水与供水问题。他为百姓募资赈灾,向朝廷反应百姓的情况,一切都是为了百姓。他与百姓为友,尽自己最大的力量解决民生问题,深得民心,使他日后重回朝廷并得到皇帝和太后的信任打下了基础。
在黄州的这段日子,苏东坡过得不如从前富裕,但却是他人生中最开心,本性展露得最彻底的时候,也正是他在黄州所做的一切,让他深得人心,这也是他的作品能被后人所推崇的原因。所以说,黄州,是苏东坡人生的转折点,是苏东坡的“第二个故乡”。
《苏东坡传(三)》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