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作协(文学会)历史

读书|盛世下的民众生活菜单对比

2023-06-10  本文已影响0人  风语者1990
盛世之下的民众生活菜单的对比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

14世纪,欧洲人并不比中国人富裕多少。他们的食物中肉食比重并不算高,一大块面包加一碗浓汤就已经让辛苦了一天的英国农夫心满意足。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欧洲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18世纪工业革命前期(也即1760前),英国汉普郡农场的一个普通雇工,一日三餐的食谱如下:

早餐是牛奶、面包和前一天剩下的咸猪肉;

午饭是面包、奶酪、少量的啤酒、腌猪肉、马铃薯、白菜或萝卜;

晚饭是面包和奶酪。

星期天,可以吃上鲜猪肉。

工业革命后,英国人的生活水平更是蒸蒸日上。到 1808年,英国普通农民家庭的消费清单上还要加上2.3加仑脱脂牛奶、1磅奶酪、17品脱淡啤酒、黄油和糖各半磅,还有1英两茶。

而乾隆盛世下的中国人吃的是什么呢?

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的主要食物一直是粗粮和青菜,肉、蛋、奶都少得可怜,通常情况下,在春荒之际,还要采摘野菜才能度日。

乾隆时代,民众吃糠咽菜的记载比比皆是。据《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农民卷》介绍,普通英国农户一年消费后,可剩余11镑,约合33~44两白银。而一个中等中国农户一年全部收入不过32两,而年支出为35两,也就是说,辛苦一年,还要负债3两,才能过活。所以一旦遇到饥荒,普通人家会立刻破产,卖儿卖女的情况十分普遍。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