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学推荐原创文学创作

我的怪癖

2022-03-13  本文已影响0人  荷塘清雨

本人怪癖不少,爱热闹好宅家,乐游玩喜美食,养个花弄点草,既外向又内敛,穿衣打扮不在行,缝纫编织没兴趣,醉心于看杂书,还瞎胡诌一点书评、感慨。
看书是享受,有缘到手边的书报都要瞧一瞧。读到心爱的书籍,就像拥抱心灵相通的知己;看着喜欢的书报,就像相逢博学多才的朋友;浏览晦涩的文章,就像偶遇话不投机的各色人种。
读跌宕起伏的佳作,就像经历一场闹心的热恋。往往读着读着就停不下来,食无味、睡不香,百爪挠心,渴望一口气读完,忍俊不禁就先看结局,并从后面往前看。看完后又意犹未尽,再看二遍,甚至三遍、四遍,第一遍囫囵吞枣读故事情节,第二、三遍仔细精读品艺术造诣、解读等等,可惜这样的鸿篇巨著是稀缺的、可遇不可求的。有些精品电视剧我也常常看几遍,比如:《天道》、《走向共和》、《人间正道是沧桑》等等。
读《红楼梦》是我最钟情的乐趣,《红楼梦》是一本奇书,版本多,争议更多。越看越多疑问、收获,越思越有深意、哲理……。我最喜欢《脂砚斋评石头记》这版本,脂砚斋批语似随意、似嬉语,时而一言、时而数言,或剧透、或佐证,真可谓点睛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可惜只有前八十回,戛然而止,意犹未尽。不知哪里冒出来的《癸酉本石头记》,像脂批版的后二十八回,完美回应前八十回的伏笔,巧妙契合脂批(虹雨批语:完美的东西有太刻意,甚有不真实的感觉),可文采大相径庭,是绿林风的末世大结局,惨烈无比,颠覆传统版本的结局,如:林黛玉带领家奴在大观园耕种,抵御家贼、盗匪,薛宝钗色诱贾雨村并改嫁等等……。
慨叹曹雪芹写《红楼梦》,呕心沥血,穷困潦倒,英年早逝,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现代红学研究方兴未艾,门派很多,争论不休,最著名的争论来自的大家蔡元培先生代表的索隐派与胡适先生代表的考证派,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两家观点的分歧是前者认为是政治小说,后者认为是家族传记。一直以来,众学者、大咖各抒己见、著书立说、名利双收。《白先勇细说红楼梦》是基于文学背景浸润式的导读,《蒋勋说红楼梦》是建立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参禅悟道,《刘心武妙品红楼梦》是结合历史事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揭密,探究假语(贾雨村)背后的真实(甄士隐)。最脑洞大开的红学著作是《红楼梦密码》(郑梧桐著),其宗旨是红楼梦要反着看(风月宝鉴),历史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其真正要反映的并非贾府兴衰和宝黛爱情,而是明朝末年风云诡谲、荡气回肠的大历史,书中人物的原型更让人匪夷所思,秦可卿是李闯王,贾瑞是崇祯,贾敬是万历,王熙凤是吴三桂,王夫人是多尔衮,贾政是孝庄……书中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资料详实,论证分析言之凿凿,完全偏离了大众的认知,真是一场奇思妙想的头脑风暴。
读心理、文史、社科类的著作,无论多么小众,甚至枯燥难懂,开了头就像入了坑,都会坚持看完,尽量搞通弄懂,好像有强迫症似的,过后又觉得这样的行为很傻很可笑。读《百年孤独》,就经历了欲弃看又不甘,从不知所云到喜欢不已的心路历程。
我常常咸吃萝卜淡操心,做了一辈子的教育工作,总想探究原生态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如果不唐突、条件许可,看到孩子的性格特征、行为习惯,就不由自主想知道其家庭教育氛围,知晓家长的教育理念意图,就想看看其孩子们发展状态,验证自己的推论,纠正自己的不足和偏差。
我感觉自己越来越感性,看到、听到扎心话语,都很容易产生共鸣。有一次在星海音乐厅欣赏《交响山歌-客家新韵》音乐会,听着歌唱家吴碧霞演绎客家童谣,悠扬婉转地唱着:父母想儿长江水,儿念父母扁担长……我瞬间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在先生轻轻拍背、用力握住我的手才缓过神来,旁边的人侧目而视,自己好窘好尴尬。
享悦读,在自己的生活中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有癖好,在自己的世界里保留一份无拘无束的自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