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三字经》华山论道国学与传统文化

详解《三字经》五——严教

2017-10-22  本文已影响100人  山水国学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先看字面意思:生养了小孩却没有很好的教育他们,这是家长的过错。而没有很好、很严格教授知识,那就是老师没有尽心竭力。

这里阐明的其实还是那个观点,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是家长,但是这里也点明了教师——用现代的观点说是学校的责任,那就是要尽心竭力的把知识传授给孩子,特别是要严格要去。

关于教育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我有一个观点,孩子能不能有出息,关键看家长怎么教导,学校教育只是知识教授而已,这一点古今中外皆然。所以《三字经》说“父之过”,孩子教育处问题,或者说一个人的教育出了问题,是家长的过错,不要去埋怨别人,尤其不要去埋怨老师。老师的错误呀,充其量只是“惰”而已,就是偷了一点懒。我们现在想,教师是一种职业,一种工作,有谁敢说自己在工作中绝对没有偷懒的行为。所以说作为一个职业的从业者来讲,偷点懒是可以被原谅的。

我们看《论语·雍也》中讲到“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所谓教育不外乎两个方面,一个是知识传授,一个是智慧启蒙,现在比较时髦的词叫做开发智力,其实是一回事。这里的智慧就是质,而知识是文。只有智慧,但是没有掌握专业知识,那么这个人什么也做不了,可以说是泥菩萨,只能是供起来好看,没有实际用途。而只有知识,没有智慧,那就不懂得活学活用,那就是书呆子,同样的百无一用是书生,顶多有门手艺,给人当工具而已。

现在我们的学校教育只是做了知识的传授这个部分,至于智慧的启蒙,学校教育可以说几乎是没有涉及的。更严重的是,一个人如果智慧启蒙很成功,就是一个人开启了智慧,他学知识也快,学的也好。而一个人的智慧没有开启,那么你再怎么传授他知识,他想学有所成是很难的,可以说是事倍功半。这个智慧启蒙现在完全需要我们家长来做,学校是做不了的,这方面的道理也许一首古代歌谣说得更透彻“作天难作四月天,蚕要温暖麦要寒。行人望晴农望雨,采桑娘子盼阴天。”学校的教育就和诗中的四月天差不多,老师都是好老师,都想把每一个学生教好,但是每个学生是不一样的,基础素质不一样,理解能力,观察能力,性格特点都不一样。你让一个老师面对四十个左右的孩子,达到让每一个都尽如人意那是不可能的,自然之力是没有偏心好恶的,以她的力量都不能让所有事情都圆圆满满,尽如人意,更何况我们人呢?古今中外七千年放眼看去,还没有一个人能超越自然的力量。

所以说,培养孩子最重要的是我们这些为人父母的人,为我们自己的孩子量身打造一套只属于这一个孩子的教育方法,去开启他的智慧,以便让他更好的去接受学校教育所传授的知识。老师只要能不懒惰,尽到为人师表的责任就好,但是做老师的人要知道,想真正的做到这一点,也确实非常艰难。

其实教育最最重要的,还有一个主体,那就是明天要讨论的内容了。请听下回分解。


详解《三字经》目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