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影琐忆·战壕里的德国式乐观
2018-09-12 本文已影响2人
半生环球
1943年,在苏联作战的德军士兵在积水的战壕中行进。
这张照片摄于1943年10月的大卢基战役期间,连绵不断的秋雨让德军战壕水深及膝,连续运作的机械泵也无法将水抽干。这一小队德军的士气看上去还不错,他们叼着烟斗,嬉笑着把食物送给坚守在战壕各处的战友。
随着机械化战争时代的到来,过去那种步兵躲在战壕里进行长期拉锯战的作战方式已经基本废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战壕的作用也大大减少,通常只用于防御、储藏物资,以及让士兵吃饭、睡觉和裹伤。
这对士兵们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至少他们不必再受战壕足的困扰,那是一种脚部长期暴露在潮湿、寒冷和不卫生的环境中所引发的病症,属于浸渍足综合征的一种。患者的脚会变得麻木,因供血不足发红或发紫,发出腐烂的恶臭,并出现早期坏疽症状。如果病情进一步恶化,脚会开始肿胀,经常伴有水疱和开放性溃疡,导致真菌感染。如果战壕足不及时治疗,通常会引发坏疽并导致截肢。
对于1943年的苏德双方来说,大卢基都是一个战略要地。为德国北方集团军运输补给的铁路从此地以西20多公里的新索科利尼基经过,如果失去大卢基这道屏障,导致铁道失守,列宁格勒之围难以持续。
苏联方面当然也知道这一点,他们从1941年8月大卢基被占领后不久,就发起了夺回这座城市的攻势,双方的拉锯战一直持续到1943年8月。苏军的目的不单单是威胁北方集团军的补给线,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大卢基以南30公里的韦利日,那里是德国中央集团军的据点。占领大卢基意味着在德军两个集团军之间钉入一枚楔子,进而达到瓦解其战线并围而歼之的目的。与消灭德军两个集团军的宏伟战略相比,什么收复斯摩棱斯克、解围列宁格勒,都只是附带的收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