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工作3-5年的职场人,下一站会去哪里?
关注求职风向标,发现更好的自己
前天跟几个同事吃饭聊到下一份工作的选择,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虽然大家的工作经验都在3-5年这个阶段,对下一份工作的期待却各不相同。
705c990859d0b44844f653cbafe68f6a.jpg1、工作到第五年,难免要做出方向选择:管理OR专家
今年是小A在目前公司的第三年,她对下一份工作的期望是职级提升。未来还是想成为一个管理者,小A的目标很明确。
如果选择走管理方向,工作经验到3-5年,也就是30岁左右时,是从个人贡献者向团队管理者转变的关键时刻。
image这时正值体力和精力的最巅峰,加上之前经验的积累,慢慢从职场新人转变为团队业务骨干。同时可能还需要带部门的新人实习生,帮助他们快速适应职工作节奏。
这也是储备领导力的关键时刻。不仅要持续提升自己的专业,也要提升沟通协调、项目管理等基础团队管理能力,逐渐从职场骨干转变为team leader,并为走上主管经理等岗位做准备。
“我现在经处在积累过渡期,计划明年去看机会,那时相信自己应该准备好了”。小A对自己的未来很自信!
2、 从“知道”走向“掌握”,T型人才之路才刚刚开始
小B是一个非常爱学习的同学,对待专业有一种死磕的精神。我们内部称都她为百科全书。
职业发展并不只是管理一条路,一部分人选择管理道路,但也有很多人选择在专业上深耕,比如小B。
image知乎大牛Sean说:未来将是专家(超级个体)时代。未来互联网时代的职场,人才的话语权和自主权远比工业时代产线上的工人来得大,他们足够优秀,可以挑选平台,甚至成为独立第三方,为企业提供服务。
我深以为然。
工作的第3-5年,正经历一个从“知道”到“掌握”的过程。前三年,我们像嗷嗷待哺的孩子一样疯狂的从书上、身边的同事身上汲取营养。慢慢的,我们知道很多,了解很多理论。
但就如《知识的错觉》的作者指出的:我们很容易混淆“知道”和掌握的概念。我们知道很多知识,但并没有真正掌握他们。
人的发展都是T字型的。前三年,我们都在拓展知识的宽度。接下来,需要拓展自己知识的深度。从知道到掌握,还需要不断去试错、总结、沉淀。
3、一个人的成长很慢,但在好的团队,成长会悄然发生
C同学刚经历过一个噩梦般的团队。跳槽过来之前,她在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团队特别压抑,同事们之间并没有什么交流,每天都死气沉沉的。
image每天有一半的时间跟同事们待在一起,压抑的队氛围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情绪。天天愁眉苦脸,连男朋友都要跟我分手了,小C打趣道。
我问她,那你觉得什么样的团队才是好团队呢?
“虽然我们不能奢求找到“家”一样的团队,和每一位同时成为朋友,但一个好的团队大家应该都充满热情。比如我们现在团队,共走上一起探讨,工作外每天一起健身跑步,我觉得就是很好的团队…”,小C接着说。
是的,一个人独自成长是很慢的。在一个好的团队中,成长会在不知不觉见悄然发生。
4、组织的天花板越高,发挥和创新的空间更大
在我们几个同事中,老Y是相对成熟的一个。他有接近10年的工作经验。民企、外企、互联网、咨询行业都待过。下一份工作,他最看重平台。
但他眼中的平台不是我们认为的企业品牌、行业地位等,而是部门的业务天花板。
image有些部门,受定位的局限,天花板很明显。比如分公司的人力资源、财务部门等。资源掌握在总部,业务的天花板很低,长远看来,对个人发展的限制很明显。
个人的职业天花板还可以通过自我提升来解决,组织的天花板基本都是先天的,很难改变。
所以在选择下一份工作的时候,除了看工作内容,也要看这个部门业务的天花板。天花板越高,意味着发挥和创新的空间更大。
5、薪资,是一个自然的结果
你们不看重薪资吗?为什么没有人提到。我有点惊讶。
薪资不是目的,而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如果你的专业能力、经验到了,又能找到一个天花板高的团队,薪资福利自然也不会太差。老Y这样说。
求职风向标:“职场小萝卜关爱者协会”,一群来自BAT/外资500强职场人创建的职场互助组织,已经举办数期职场线下活动,链接数千名HR和数万名职场新人。
如果你有任何职场或生活困惑,****微博@求职风向标,****微信公众号@求职风向标max,我们在这里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