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乱想

采撷‖无非道不同

2020-04-12  本文已影响0人  R小鲸

一篇碎碎念

小黑问

“风息是坏人吗?”罗小黑望着冲破建筑的茂盛森林问无限。

“不必问我,你可以有自己的答案。”无限没有表明态度,告诉小黑分辨好恶,应从心出发。

儿时的世界一切都是那么简单,电视上播放剧目和动画时,便能举起小手,指着出现的反派--他们或是挂着奸滑的笑容,或是一袭黑衣墨镜,具有坏人所应有的一切典型特质--大喊着“坏人!坏人!打他打他!”

是了,孩子的正义感培养起来,再容易不过了。只要告诉他们,坚持着正义的一方,保持良善,抨击邪恶,就足够了。

岁月和生活让长大后的我们慢慢明白,保持正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不知什么时候起,我们分辨不清什么是好,什么是坏。现实生活里的反派不会戴着墨镜,挂着奸滑的笑容,大喊谁都不能阻止我,再四处猪突猛进。

我不知道现实中的坏人是什么样子,只知道再也无法坚定地去信仰心怀的正义,因为没有像小时那样明确的好坏标准供我们分辨。

举个例子吧,从小被告知撒谎是不好的,有一天却读到,善意谎言的力量甚至可以挽救生命,在另一个故事里,主人公因为他人善意的谎言一直被蒙在鼓里,大白时在撕裂心扉的剧痛之下叫嚣:“你们觉得是对我好!有问过我的意见吗?!”然后是一场无可挽回的悲剧,无可收场。

好了,现在来问你,要保持诚实还是有所隐瞒,隐瞒多少对别人和自己才是最好的呢?

无解。

文艺和影视作品中,要衬托主角的光明鲜亮,反派是不可或缺的人物,要遭人唾弃,要在主人公消灭他们时大快人心。我们说,把坏人演得令人咬牙切齿的演技可称是登峰造极。如此的作品,却是失去了真实的色彩。

现实生活里,哪有这样的好坏来啊。

有一张照片,荒漠上的孩子伏在秃鹫的身旁,即将被饿死,也确实成了鸟的胃中食。无数对摄影师见死不救的谴责言论如雪片般和拿到奖项的荣耀一并加在他身上。刚想拿出正义感来痛骂这个没有人性的摄影师,故事的结局却是他无法忍受良心的折磨而悔恨自杀,这个具有良知的坏人脆弱地和普通人有什么两样。冲到嗓子眼的谴责硬生生被压抑回去,我所能体会到的,只有深深的无奈和疲乏。越想越是纷乱,越深入越是迷茫。

邪不胜正,如今看来,是个多么荒谬的成语,你能告诉我什么是邪,什么是正吗?我只知道,逼死一个犯了错的人,远远谈不上光明战胜了黑暗。

《圣经》里的耶稣指着一个未婚受孕遭人唾弃的女人对众人说,谁认为自己心中光明磊落,完全无辜的,可以拿石头砸她,众人思索片刻皆散去。这些人里,好坏怎么区分?

奸淫抢掠的行为,若是肇事者患有精神疾病,可以宣判无罪。可是又有哪一个正常的普通人会去做奸淫抢掠的行径?都是为生活所迫,悲恸压垮,幼年经历诸多原因造成的犯罪,谁又不是或多或少具备些精神问题的?

哈,坏人。如今分辨好坏的果断程度还比不上懵懂无知的童年时代。一旦无法定义一个人为坏人,就无法得到大快人心的团圆结局,哪一方都不是坏人,哪一方败了都是悲剧。

《囚鸟》的开头,主人公就已经如此表达,青年壮气凌云,正义感加身,追求自由平等的理想主义;眼界开阔,成为老年时,便失去了这种虚幻的梦想,因为了解得太多,成熟了,长大了,观点不再偏颇,懂得了全局大观,正义感也便成了缥缈而不值一提的笑话。

好的作品吸取了现实生活的经验,正反派的界限越加模糊,无论是主角团还是对立团伙的角色,都丰满鲜活,难以定义好坏,全员向的作品和现实一样,具有无与伦比的强大生命力。

即使如此,仍有人秉承一腔自认为的正义,不仅在社交平台上热烈抨击骂战,还在全员向的作品中讥讽着,又对反派洗白了。不过也真要感谢他们的存在,是他们如同孩童般天真率直的作风,坚定地站在“邪”的对立面,让社会中义正言辞的话语从未缺席。

再回到最初的问题,风息是坏人吗?

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答案。我的答案是,没有真正的好人和坏人,只有志同道合以及道不同不相为谋。

无限答

岁月拾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