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哲学之光想法

古代打仗的规则

2020-10-17  本文已影响0人  JohnMarti
古代军事阵型

《孙子兵法》它是对前人的兵学文化成就的一种尊重借鉴和继承。里面讲到了一些原则,不战而屈人之兵,上兵伐谋,这就是对之前的古兵书——“古司马兵法”里面那些原则的一种继承,古代打仗它是讲规则的,礼乐文明的背景下是贵族社会,打仗讲堂堂之阵,正正之旗帜,自己不做偷鸡摸狗的事情,不做偷袭这种下三滥的事情。

古司马兵法指的就是西周时候形成,一直延续到春秋前中期还在普遍运用的那些军事规则军事条例,它不是一本具体的书,是一类书,也就是只要在这个阶段的凡是军事学方面的文献都可以笼统地称为古司马兵法,它是一个集体意义的著作,公家的档案文献,而不是像《孙子兵法》一样的是一本个人创作的专著。

古代打仗有很多规则。强调军队打仗时候它要师出有名,强调打仗的时候有许多限制,不加丧、不因凶,什么意思?人家办丧事的时候、死了国君的时候你不能去打,现在倒过来了,这样的话正好是人家群龙无首,可以去打他。不因凶是什么,人家闹灾荒的时候、发生凶年的时候,也就是说地震、水灾、旱灾这个时候你也不能去打,这些限制都是很明确的。

但是到孙子那个时候就不一样了,前人讲的打仗的时候要成列而鼓,要摆好阵去打,打仗在战场上要遵守一些礼仪的规则,逐奔不过百步,就是敌人打败了,你追击的时候不能超过一百步,你一百步没追上你就放过人家。这就是后来孟子讲的,为什么是五十步笑一百步,而不是一百步笑两百,不可能,因为最大的距离就是一百步。

另外人家主动退去了,你可以跟踪追击,但是最大的距离也是三舍,一舍每天行军的距离就是30里路,三舍就是90里,所以人家主动让步了,退了三舍,你不能再追了,所以叫做退避三舍,而不可能是退避四舍。

现在想来人类反而是倒退了,以前连行军打仗都讲规则,现在的人反而把规则看的很淡,一切基本都以技高一筹为尊,我们黄老教我们课时,小师妹最努力,笔记几乎记满,然后老是看到黄老表扬她用功,一开始觉得她挺难接近的,又冷又忙又不爱娱乐生活,感觉像个老年人,时间久了,才发觉她只是对自己要求太高。也难怪是黄老爱徒。黄老说一切谋略学的基底必须其身要正,先修道家,也就是你知道了凡事即使步步算到位,天时不利一样无成。随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觉得人生有时还是要靠坦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