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体系No.009丨别忙着学习知识,先改变思维定式和心智模式吧

2017-09-26  本文已影响0人  读者爱之成就

成长型心智和僵固型心智(图片来自网络)

很多人积极地去学习高效阅读方法,时间管理方法,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能够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

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很多人并没有感到知识获取效率的重大提升,很多人反而更加陷入信息过载的焦虑状态。

于是有人恨恨地称这样的学习活动为“交智商税”,批判知识付费的欺骗性。其实产生这样的看法,只能说是自己对于这个时代的知识获取方式没有正确的认识。

我们要相信,随着时代发展出现的知识付费现象,一定是代表信息时代知识获取的主流方向。如果你不能适应新的学习方式,不是时代出了问题,而是你的思维方式出了问题。

01. 知识获取的思维定式

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长期的学习习惯会让我们形成思维的惯性,我称其为知识获取的“思维定式”。

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错误的思维定式会阻碍我们高效的获取知识,严重影响我们学习效率的提升。这里列举几种常见的思维定式。

001.循序渐进

也许有人会说,难道学习从基础到进阶不对吗?

“基础——进阶”模式其实没有错,但是,这里我强调的“循序渐进”是特指,重点在于把自己退缩在循序的理由下,停滞不前。

这其实是一种心理障碍,总觉得自己要打牢基础阶段,结果陷入基础阶段陷阱,无法迅速启动提升计划。

处于这种思维定式的人,不敢突破线性思考的格局,在学习上长期停留在基础阶段做准备,搜集大量的资料进行学习阅读,进行大量的基础练习,把大量的时间耗费在基础阶段迟迟不能往前推进。

而在学习成长领域的那些大神,比如彭小六、剽悍一只猫,他们其实就是突破了“循序渐进”的思维定式,不纠缠于基础阶段,而是在拥有一定基础后,迅速直接切入深度内容的学习,倒逼自己快速获取知识,实现对某个领域的快速突破。

002.勤记懒用

大家经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没错,但是有它的适用边界。

这说的是在知识的输入阶段,需要通过笔记把相关内容和学习心得固化下来,但是,我们的学习能够只停留在知识输入阶段吗?

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人喜欢大量的记录、摘抄。有很多人以记录摘抄多少个笔记本,作为自己学习的见证。当然,记录比不记录肯定记忆效果会好些,有的人也能够张口就来很多新名词。

于是,就以为自己真的掌握了多少知识。其实,这不过是一种学习上的心理安慰罢了。

大家可以想一想,记录下来之后,你用了吗?在你的心里,对于“用”是不是总是处于逃避的状态。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用”,实在是一件很费劲的事,因为书的内容不可能直接用,你需要联系实际,反思关联,恰到好处的运用,这点很不容易,没有强大认知水平的人很难做到。

勤记懒用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会给你自己一种“我很勤奋很努力”的心理假象,掩盖了不愿进行深度反思的深层心理。

003.权威崇拜

这个“权威”可能是人或书籍。

在面对学者专家的时候,我们有没有自然而然地把他们的意见当做最强力证据,毫不怀疑呢?当我们读书的时候,有没有习惯性不假思索认为书中的知识是值得信赖的拿来就用呢?这都是权威崇拜的表现。

我们中绝大多数人会无条件地相信大神说的话,不去质疑。罗振宇曾经信誓旦旦提出未来的人应该“U盘化生存”,转眼间就把公司开得越来越红火。但是很多人现在还抱着“U盘化生存”的概念,准备义无反顾地辞职呢!

为什么会有权威崇拜的思维定式?这是我们从读书时就养成的习惯,不敢质疑教科书,不敢质疑老师,或者说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不允许。

但是,进入工作之后,这种凡事希望别人替自己做判断的思维定式就很可怕了。

比如读书,现在大陆每年图书市场推出的图书几十万种,很多看起来特牛的畅销书其实都是二手、三手知识的贩卖者,所以,在阅读这样的书籍的时候,如果还是把作者奉若神明供起来,不去批判思考的话,那么很可能你学到的都是假知识。

所以,现在读书的时候,我一般会把同领域相关的书,有的甚至是观点相反的书,拿到一起批判性地看,看谁说的更有道理,结合自己的反思建立自己的观点。

004.立竿见影

你平时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看到什么都想学一点,学起来发现对工作好像没什么促进,于是,又去学下一项课程。总希望今天学的内容,明天就可以用上。把学以致用当成马上见效。

从来不会给自己的知识成长过程制定长期的规划,而且也不认为这是可以进行长期规划的项目。说白了,就是不相信积累的力量,不认为通过一定时间的积累自己可以发生根本改变。而是希望快速成功,迅速达到能力提升目标。

欲速而不达,越是想学得多学得快,学习的效率反而会因为急躁的心态而降低效率。

005.刻板印象

读书学习是获取知识,那见人聊天算不算、工作犯错算不算?有的人认为,只有捧读书籍才算真正的学习,这种刻板印象让很多人错过了非常多的学习成长机会。

这些人认为知识只有一种渠道可以获得,就是读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在他们的眼里不存在。这种刻板印象其实还是和我们多年的学习经历相关。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家长反复强调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让我们把读书变成至高无上的学习方式。

对于知识获取的刻板印象就让我们很难理解,那些没有高学历、没读多少书的人,为什么也能取得过人的成就。

02.导致思维定式的根源

前面提到的五种获取知识的思维定式,背后的根源其实和心理学上的一个理论紧密相关——心智模式(mindset)。

心理学家Carol Dweck在《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中文版《看见成长的自己》)提出,人的心智模式有两种——僵固型心智(fixed mindset)和成长型心智(growth mindset)

她总结了这两种心智框架的3个要点:

①僵固型心智认为智力是先天决定,固定不变的,所以他们的基本原则就是让自己任何时候都显得聪明能干,不惜代价去证明;成长型心智相信智力是可以发展和提高的,因此他们的首要原则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②僵固型心智认为如果需要付出太多努力,就说明自己不够聪明不够能干;而成长型心智认为,不断努力,就可以不断提高。

③僵固型心智认为失败和障碍显得自己无能,所以会拼命避免和隐藏;成长型心智认为失败和错误在所难免,所以最好是直面和克服。

大家可以从这个链接点过去做一下心智测试,看看自己是哪种类型的心智。

当然这个测试也只能从认知上测试,而人的认知和行动是有区别的,如果你按照理想的状态回答,而不是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回答,未必能够测出自己的真正的心智模式。

看到这个概念的人可能会有这种感觉,有时候自己像僵固型心智,有时候像成长型心智,这可能吗?

这是完全可能的。每个人都有多面性,心智也是一样,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情境中,完全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心智模式。

比如我在学习领域是成长型心智,具备非常开放的学习心态,而且能够保持快速迭代的学习状态。

但在运动领域,我就是明显的僵固型心智,总认为自己在运动技能上没有什么可塑性,因此也不愿意去参与运动类的活动。

而在人际交往方面,上学时我是比较内向的,但是在后来的工作中,由于工作需要,我的对外交往能力开始不断提升,在社交方面的心智模式也从僵固型转变为成长型了。

如果透过心智模式这个概念来解释前面的思维定式,可以看出那些思维定式都来自于僵固型心智模式。

“循序渐进”,通过过量时间的基础准备,回避进一步提升进入更难阶段,“勤记懒用”也一样,实际上就是通过看似努力和坚持学习,避免更大的挑战。

“权威崇拜”在很多时候,是为了掩饰自己无知的一种自我保护,通过无条件引用权威证明自己的正确,实际上是放弃了自己的思考主权。

“立竿见影”的背后其实是对未来的成长性的不自信,希望可见的、短期见效的成果能够给自己带来安全感。

“刻板印象”所控制的人,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有强烈的路径依赖,并且难以改变。

以上种种都是僵固型心智的典型表现,这些也是制约我们构建知识体系的思维拦路虎。

03.僵固型心智模式有救吗?有!

好在僵固型心智并不是不可改变的。人最可贵的是具备元认知能力,就是通过反思认知自己认知水平的能力。

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人在不同的领域会有不同的心智模式,在同一领域的不同阶段心智模式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通过我们的反思与行动,改变自己的心智模式,是我们提高能力水平、实现自己目标的先决条件。

Dweck博士在商业领域针对两种心智模式做了大量的研究,在书中谈到:

获得成功一直是僵固型心智者的梦想,而成长型心智者获得成功却只是因为他们做了自己热衷做的事情所带来的附属品而已。

很多人都希望迅速获得成长,从而实现自己升职加薪的目标。但是,如果不改变僵固型心智带来的思维定式,想要获得成长非常困难。

Dweck博士建议可以通过3步走培养成长型心智:

①观察和聆听:观察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常常会采用僵固型心智,聆听这个心智是如何“说服”我们。逐渐你会发现自己在这个心智下的一些模式。

②对话:当发现僵固型心智占主导时,直面它,以成长型心智与其对话。譬如,“这个行动也许的确有点难,但是如果不试,你永远不知道究竟有没有可能成功。”

③行动:无它,就是去行动。

现在面对陌生领域和棘手问题的时候,我经常会对自己说一句话:“试一试怎么样?又不会死!”这句话非常管用,你可以试试。

如果聚焦在架构知识体系方面,如何培养我们的成长型心智呢?在学习实践新的知识的时候,我们可以问自己如下一些问题。

今天会有哪些可以获得新知识的机会呢?机会来自工作还是生活,自己获取还是别人给予?

繁忙工作的空余时间,有多少碎片化时间可以用于我的学习计划呢?

遇到读不懂学不会的知识障碍时,我要用什么方法、找什么人合作解决我的问题呢?

我应该做什么来保持持续的输入输出,以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呢?

哪些知识可以用于我的工作生活实践,在实践检验中内化成我的能力素质?

你可能已经看出来了,上面的这些问题都是从基于过程导向而非结果导向的思维方式提出来的。所以,你也可以根据你的具体知识体系架构目标,提出属于你自己的更为具体的问题。

通过不断重复这样的一些问题,改变你的思维定式,进而在架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形成成长型心智。这是架构知识体系的第一步。

总结一下,本文从知识获取的思维定式切入,提出了五种思维定式,分别是——循序渐进、勤记懒用、权威崇拜、立竿见影、刻板印象,然后,分析了这些思维定式背后的根源,其实都是僵固型心智。得出结论只有转变为成长型心智,才能在网络时代更好地架构我们的知识体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