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舍,从“热爱”出发,但不能凭借它
上篇说到“有舍才会有得”,舍,就是“得”的代价,认清代价,才能做出清醒的选择。这种清醒,不管结果好坏,总不至于抱怨。
这篇换个角度谈谈“取舍”的问题,从“热爱”出发。
热爱,是一个渐渐被热捧的词。讲究热爱工作,热爱生活,广告语中的“多一度热爱”,让我很是欣赏。
什么是热爱?你我心中会有不同的答案,从我的观察来看,激情所在就是热爱,一些人没有激情,当然也就缺乏热爱。
我们说好奇心可贵,因为好奇心是一种热爱,热爱探索的精神。我们说乐观可贵,因为乐观也是一种热爱,热爱生命以及生活。好的品质都有相似之处,而差的品质各有各的差。这句话用在这里大抵不差。
是什么让我们这些成年人渐渐成为了行尸走肉呢?缺乏了激情,缺少了梦想,更没有了好奇心。上次看到罗永浩提到的脑科学研究,给了一个角度。
所谓的归于平淡,是因为更有利于种族延续。人类很弱小,弱小了几十万年,工业革命开始才慢慢强大,用24小时做对比,前23小时59分59秒我们都是弱小的,最后一秒才开始强大。
弱小,就要接受循规蹈矩的生活,因为这样存活概率更大,看见老虎好奇它怎么长这样的人都被老虎给吃了,活下来的都是赶紧跑的人。这样论述下来,你会明白,归于平淡很多时候是基因要求我们做的,并非意愿的问题。
好在,总有一些冒险基因遗传了下来,并在环境安全时发扬光大。这些基因可以称之为折腾、好奇心、热爱、不安分。
对于不安分,早有智者摸索出一套更加安分的策略。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保障自己的生活,同时在另一个自己热爱的领域不安分。举例子就有很多,爱因斯坦的专利局的工作,苹果创始人沃兹尼亚克的惠普的工作,耐克创始人奈特的会计师工作。
也就是说,不安分的另一面是安分。在一方面安分,支持着自己在另一方面不安分,这样才能更长久得不安分。
那么热爱呢?热爱很多时候就是需要不热爱的事物的支持。你我或许没有那么幸运,能够及早接触到自己喜爱之物,有时间、有精力把它打磨成能力,并靠这个能力赚钱。
往往更普遍的情形是,走一条自己不讨厌的路,变成一个不让人讨厌的人,至于热爱?早已想不起那种感觉。
平凡的人如何拥有不平凡的人生?可以参考给自己另辟蹊径的方式,用当前的“主营业务”帮助自己的“创新业务”成长。用当前擅长的工作挣钱,补贴喜欢的工作,而当喜欢的工作做得足够好的时候,就可以平稳过渡。
当然,这是一种理想的方式,理想意味着它珍贵,同时意味着它不容易实现。生活琐事太多,特别是成人世界,永远不缺少麻烦,时间总也不够用,想要在现有情况下挤出时间做“想做的事”,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
这就谈到了“取舍”的艺术。光靠热爱来支持,做不长久的,心血来潮耍个千遍,不如步步为营每日一遍。这里是提醒你,对自己要有清醒的认知,取舍,其实就是一种自我认知: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是不会难以取舍的,他们是行动派,眼中只有两件事,目标,以及完成目标的方法。没有抱怨,没有犹豫,只有权衡,以及不断深思。
不能将“热爱”当做“取舍”的标准,并不是在说不能热爱,而是在说先得有热爱,然后会更多的需要一些与热爱背道而驰的东西,比如无奈,比如自律。核心的一点是,你想完成目标,达成热爱的事物;而非以热爱为目标,激情冷却就说自己不热爱了。
我以前有一个误区,爱一个人就好好爱,不爱了就要及时离开,避免更多的伤害。这之所以是误区,是因为“爱”在这个语境下,是一个动词,我却把它当成了名词。
爱,是动词,意味着可以通过主观意愿,让不爱的变为爱的,让爱的变得更爱。“热爱”同样,将热爱当成目标,很容易就会转移目标,爱什么都是爱,人多么容易喜新厌旧,所以就会不断地变换对象。
而将“热爱”变为一种手段,先把一件事,一个人交给基因选择,凭感觉,剩下的就需要靠理性地经营了。还是那句话,没有一段关系,一件事是容易的,如果你觉得容易,仅仅是因为你做得不够深入。「这里借用资深医生对洋洋自得后辈的提醒:如果你手底下没有出过人命,仅仅是因为你做的手术还不够多。」
精心料理一段关系,与人、与物,更多的依托于各种约束,而且是自我约束。不要让热爱,成了逃避的借口。
当然,要从热爱出发,这点不能忽略。
题图摄影:5688709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长按二维码添加关注:
分享
漫画家蔡志忠说过一句话,至今都时常想起——
很多人不懂得珍惜,不急于追寻所爱,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一辈子太短,根本禁不起等待。「大意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