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英雄主义

我的妈妈,她是一个普通人

2017-05-14  本文已影响19人  目分目分目分

早上接到了我妈的电话,照旧还是唠叨一些烦心事,已经到嘴边的母亲节快乐,却不曾说出口。对于我妈来说,今天和昨天一样,依然是烦恼的一天。

小时候,老师告诉我们,母亲是个伟大的称呼,坚强勇敢、不辞劳苦,是最值得我们感谢的人。读小学时,我偷偷写了一张纸条放在了厨房的石板上,我想我妈一定能看见,但从我放学回来一直到今天,她从来就没有提过这事,我很怀疑纸条可能被风吹走了......这是我唯一一次给妈妈写纸条的经历,就这么毫无后文了。

最近几年妈妈经常跟我唠叨,老了反倒不会过日子,孩子让她焦心,我爸脾气倔得跟牛一样,劝他不要抽烟也听不进去,这些事只能跟我这个女儿说说了。从前就算天塌下来也不会让我知道,如今我妈却常常在我面前提起各种事情。我试图劝她不要这么焦虑,却又感到无能为力。

从前父母就是我的保护伞,无论受了什么委屈,一听到他们的鼓励就都不算什么,如今终于明白,妈妈不过也是个普通人。再坚强,她也有自己的软肋,随着年纪变大,也害怕面对生活的不确定性。

懂得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这种感觉在此刻淹没了我。

跟朋友开玩笑,说我的善良老实是跟我爸学的,活泼开朗是跟我妈学的。朋友会说我真不要脸,便宜都被我占了。

在我的记忆中,我妈一直是个嗓门贼大,叽叽喳喳说个没完的女人。她有自己的一套逻辑,每次和我爸吵架,我爸总是完败。

我爸的东西也经常会遭到横祸,把我爸的拖鞋剁成两段扔出窗外,把我爸买的一盆带鱼连盆带鱼都泼出门外,每次都要问我如果他们离婚我要跟谁。现在想想,我心里应该每次都是黑人问号脸......

我妈年轻时是一个非常乐观的人,能扛起养育儿女的苦与累,我上小学时,每个大冬天的早晨,她都会在6点钟就起床为我做早饭,一直坚持到我寄宿才停止。当我去了寄宿学校念书,每周或者每半年回家一次,她每次都会送我到村口,说妈就送你到这里了,每每想到这里,我就由衷感激。

说到这里,前几天在火车站,有个小女孩拖住我,说正在做调研,问我半年回家一次是不是太久,家和站台在我心里是什么,我没说话,这就是我生活的常态,习惯罢了。

我妈经常会跟我说,做人要知足,而她的这种乐观、知足没有给她带来足够的幸运,这听起来更像是一种自我麻痹,明知道已经快力不从心,却还要逞强要面儿,而这种痛苦更多来自于亲戚朋友们的各种比较。什么时候人能忘记比较,是不是会过得快乐一些。

昨天看奇葩说,辩题是“我的爱人失忆了,我要帮他恢复记忆吗?”,姜思达说,他看到他妈妈年轻时候一张照片,笑得很灿烂,她经历了多次离婚,身边的癌症,甚至自己的儿子和别的男孩有点不太一样,她没办法笑得那么开心了,但她把这一切都克服了,记忆对一个人来说太珍贵。我的哭点一直不高,看到这里就泪奔了。

我突然想,我妈年轻时,在自己能掌握生活的节奏、不用面对生活那么多变数时,是不是比现在过得更快乐一点呢?那时候,她和我一样,应该是对生活充满了幻想与希望,坚信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我妈的乐观,随着年纪渐长慢慢淡去了,如今她变成了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常有人说,老人就像是一个孩子,需要去哄,我现在能慢慢感受到这个说法了。

爸妈那一代人的成长环境和教育,经常遇到一些事情就很难沟通,身体不舒服也不愿意去医院,总是觉得浪费钱,为自己儿女操碎了心却也不求换来什么。我妈常说,我爸老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以后也不指望你们养,但他们也许没想过,这只是主观判断。

有时我会生气,责怪他们只看眼前,我对他们的不理解,也许是因为这样的牺牲精神已经不存在于我的成长环境里了,也许是他们不知道我有时已经比他们能更理性看待事情的利弊了。

我在上海工作,一年回家的次数非常少,见到爸妈的次数更少。知乎上有人问,在大城市打拼的人怎么处理父母的养老问题,这个问题我一直没有好好想过。我很感激他们让我有幸存活在这个世界上,而我也并不想放弃自己的生活,这是一个摆在越来越多中国中年轻人的问题,却没有很好的解决方式。

这一年的母亲节,我并不想写我的妈妈是多么伟大,而是想说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妈正面临着诸多因为老去带来的问题,作为女儿,能做的却不多。

说到底,我并不想放弃大城市给我的机会,却也还没有能力照顾好他们,我有点儿伤感,唯有好好工作赚钱了。

ps:图片均拍摄自老家

独立生活这件小事QRcode.jpg

关个注 - (。・`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