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小栈百态人生感悟

感悟《一九八四》

2019-01-09  本文已影响175人  古楼听雨忆流年

    感悟《一九八四》

《一九八四》封面一行醒目的字样:多一个人读《一九八四》,就多了一个自由的人。特别是看到标注此书是英法美德等多国中学生必读书的那一刻,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在全球产生的深远影响,也就不足为怪了。

《一九八四》的世界是一个失去了文学语言的世界,从而也就失去了自由思想的任何可能性,不存在任何改变这个世界的潜在的力量,而人性也就必然被彻底地改造。正如乔治•奥威尔1941年的《文学与极权主义》认为:不论是谁,只要重视文学的价值的,只要能看到文学在人类历史发展上所起的中心作用的,就一定也会看到抵抗极权主义的生死攸关的必要性,不论这种极权主义是从外部还是从内部强加于我们的。

思想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人若空有躯壳,却无自我的思想,与行尸走肉、与机器人没有多大区别,人的价值也不能完全的体现出来。正因为人有思想才称为万物之灵,拥有管理的能力。现在才知道从前五四运动青年、历代知识分子所宣称自由、独立的重要性。贯穿整个文章过程的莫过于这样的字段:“战争就是和平。自由就是奴役。无知就是力量。”由其引起的“栗树荫下,我出卖你,你出卖我”的行径,也就不足为奇了。

  

王小波评价说,“1980年,我在大学里读到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 ,这是一个终身难忘的经历……对我来说,它已经不是乌托邦,而是历史了”。然而对于有幸未曾经历过那些岁月的我来说,要想彻底理解这部作品的意义,至少暂时是不可能的。但它依然带给了我很多东西,其中最显著的两种,是恐惧和怀疑。书中三部份就是:失望、希望、绝望。最终证实了一点:、谁控制了过去,谁就控制了未来;谁控制了现在,谁就控制了过去。

思想的禁锢是何其可怕,就像存在与意识的反作用一样,控制一个人的思想,要靠意识来制约存在。温斯顿作为一个还有独立意识的外党成员,当属一个思想独立者。他对社会的怀疑及对“老大哥”的厌恶和迷茫,表现的淋淋尽致,但他终归是个外党而已,自身没有半点主导权。虽然良知未泯,但终究没有逃脱思想枷锁的束缚,痛苦呻吟的方式:写日记及与朱莉亚偷情。历史在此时就像是一张白纸,被不断的擦干净写上新的内容,温斯顿最终走向灵魂毁灭。

被称为:“亚洲最大的高考工厂”的毛坦厂中学,因为学校的指导思想就是升学率,曾在《舌尖上的中国》栏目显示给世人。我们不难想象里面的学生哪一个不是“温斯顿”的翻版?而里面的老师甚至父母又何尝不是“奥布赖恩”再现?这种思想教育控制模式国内不值一家,如此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的学生,到了高校后,他们的翅膀怎么会展翅高飞?甚至会殃及池鱼!中国高校在国际排行榜的零星出现,很大关系上是与学生的思想不独立有很大关系。很多家长早早就会给孩子订下目标:出国、定居国外;考研;考公务员等等,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权利和自由,没有独立意识的学生走入社会又能给国家带来什么?想来限制思想发挥的行为是多么令人感到沮丧,乃至是彷徨到崩溃!

房地产的风靡,使得无数市民像被牵着鼻子跟着走,路途中迷上了方向,丢了思想,唯一萦绕在脑海的就是:买房、房贷、炒房。这种恶性循环无形中让房地产老板成了“老大哥”,无数倾其所有为求一房的市民成了活生生的“温斯顿”,哪里还有什么自由空间来用思想去进行其他方面的活动?迷失了自我,找不到方向,只知道挣钱、还贷,全家节衣缩食,亲情也变得可有可无。话说回来,这种混乱局面的出现,能主导地产市场行为的各级“奥布赖恩”终归是难脱其咎的。造成数以万计现实版“温斯顿”,使得他们的思想出现了真空。人在危急时刻不是同外部敌人战斗,而总是同自己的身体战斗。进一步说,市民们争先恐后抢房行径就等于失去了思想,失去了联盟,被人控制也就毫无疑义了。

正如《一九八四》中老大哥鼓吹的“自由既奴役”,若每个人都顺从接受监视和放弃思考,人类不就成了哈维尔笔下“生物蔬菜水平上的存在”了吗?文中结尾奥布赖恩实现了曾经对温斯顿许下的承诺:“我们会在没有黑暗地方见面的”,而对于黑白不分的温斯顿,已经属于画蛇添足了。温斯顿在他的改造下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牢笼自由者”,享受着井底的自由之光,心中充满着感激。

这本书中的故事显得灰暗,灰暗的社会以及对人改造的血淋淋过程,这是让人受不了的一件事,也是作者乔治·奥威尔的目的所在。

《一九八四》的悲剧值得所有人深思。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