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中的关老爷

2019-09-25  本文已影响0人  思巢点滴
关公,是人们对关羽的敬称,民间也叫关老爷。

关羽的名气在百姓中一度超过了孔子、孟子、超过历代帝王将相。不信你可以去到民间问一问老人们,秦皇汉武是谁,他们或许不知道。但你要问起关公,他们一定会说,不就是那个能让老天下雨的关老爷吗?

百姓心中的关老爷

傲气十足的关羽

春末夏初,却是常常缺雨的季节,这个时候农田里赶上麦子上穗、成熟。春种、夏种都是需要水的时候。然而几乎每年这些时候,常常会有一两个月的时间不见雨水。河干了,井枯了。关老爷磨刀了。下点雨吧!农民们在祈求。

百姓心中的关老爷

五月十三关老爷磨刀常会下雨

农历五月十三是“关老爷磨刀”的日子,大凡这一天,人们总爱念叨一句,五月十三了,关老爷磨刀了,能下点雨了吧?想想农谚还真有点神气,小的时候,记得每年农历五月十三这一天,还真是常下雨的,即使是没有雨,这一天也会有下雨的迹象,人们便把五月十三前后这几天所能下的雨皆归功于关老爷。有时不下雨或是一点下雨的迹象也没有的时候,百姓们也不会埋怨关老爷,他们会自圆其说:“不打仗了,和平时代了,关老爷的刀早已搁起来了吧。”

普通人显然对高大上的东西不太懂,然而只有这个人能给他们带来福音,他们便会终生膜拜。百姓祈求佛祖,求的佛祖保佑;祈求观音,求得一生平安;念叨关公就是求得一场及时雨。在百姓心里,能为百姓办事的人能让百姓实实在在得到实惠的人他们就崇拜他。传播他的好名声。

关公,便是以神的形象面对芸芸众生,同时备受百姓膜拜。

关公的名气多数源于民间的传说,毕竟《三国演义》没有这一方面的描写,所以关羽的故事,大凡来自民间。

显然关羽的名头太大了,平时大家叫他“关公”,而民间给予他的头衔是“武圣人”,为他修建的庙宇,就是“关帝庙。”关羽在人们心里,均已与中华历代有卓越贡献的人相媲美——他已与帝王与圣人同列。集智慧与勇武、忠义于一身,甚至人们从不肯漏掉他的一点好处。哪怕是民间的一些绝世技艺,大家都会与关公关联起来。

百姓心中的关老爷

征战中的关羽

大家一定知道“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吧,但同时和这个成语相同的还有一个民间俗语,就是“关老爷门前耍大刀”。可见,人们对关公的武艺也是极为认可的,所以“武圣人”之说也是来源与民间。当然,传说中一则曰,武圣人最初是岳飞,因为岳飞抗金有功。满清入关后,因为岳飞抗金,满清政府很忌讳这个“抗金”,所以就把岳飞改成了关羽。很显然这个说法不很真实,据老人们讲,关圣人很久就有这个叫法了。绝不是单单清朝以后而改。而另一种说法是,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称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明代开始被称为“关圣帝君”。从此成为官方认定的“武圣人”,清延续明代传统,仍尊称为“武圣人”。

百姓心中的关老爷

关帝庙中的关公像

而《三国演义》中对关羽也是倍加褒扬,“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体现了关羽的勇武,而他的最美的口碑还是“降汉不降曹”及“挂印封金”的故事。曹操招降了关羽,但关羽却是以归汉的名义留下来的,二人约定,如关羽打听到结义大哥刘备的下落,曹操决不能阻拦关羽追寻刘备,如果曹操不答应,关羽宁死不降。曹操答应了,但他希望留住关羽,便用“官职、黄金、美女”诱惑关羽,希望以此留住关羽的心。那时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不过这个“汉寿亭侯”在那时大约也就如现在的大学文凭差不多吧。这些在民间传统戏曲中就有什么曹操“上马金、下马银,红毡铺地”等的说法, 但关羽丝毫不为所动。在打听到刘备的消息后,关羽毅然离开了曹。这个故事来自于演义, “义”与“忠”纳于一身。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这种精神才是书的主旨。“威名百战三分鼎,正气千秋一片心”这是年画中堂为身穿绿袍手拿大刀的关羽作的一副对联。可见民间对关羽是有多么的敬仰,说实话,演义上对关羽的“义”做了很大篇幅的描述,显然,桃源结义关公就是“义”的代表,张飞勇猛,在忠义方面没有太多的事例。刘备呢?在群众中的口碑不是太好,有虚伪的一面。虽然书中没有表现出来,但还是落了个“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的名声。

有关关羽的傲气,在民间也有定论。所以在农村有特别傲气的,爱在人前显摆的人,人们就常常诙谐的告诫他说:别光提过关斩将,也有夜走麦城的时候!“夜走麦城”是关公最后的结局,这个故事就是告诫人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乎所以,一旦一不小心就会有走麦城的危险。“大意失荆州”这给关羽光辉的一生大打折扣,因为夜走麦城,丢了荆州,这给刘备集团带来极大的损失,大家都知道,紧接着而来的张飞被刺,刘备为二位兄弟报仇被东吴陆逊火烧联营命丧白帝城,这一链式反应,无疑给蜀汉政权发展带来极大的隐患。蜀汉过早的灭亡,这也有关羽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从另一个方面却升华了“桃园三结义”的兄弟情,更体现了关羽、张飞为兄弟不畏生死、从危难之中看出“刘备摔孩子”也并非光是收买人心。从此,人们的心里便有一杆秤,便有了“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的美谈,或是“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孙膑与庞涓”的说法。这是结义的升华,到后来,民间有“拜把子”的都有拜关公的习俗。

百姓心中的关老爷

关帝庙

但在人们心中的关公,智慧,勇武,忠义两全。这其实是集众家之优点,加其一身,这在现实中人们是很难做到的,这是一种象征,一个榜样,关羽才一度从一个平凡之人点化成为神,而供人膜拜,供人瞻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