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说的7788牵着文字在月光下放牧文·心·声

在世界“作家摇篮”大学任教,她说写作应该这样教

2019-02-23  本文已影响312人  佳人佳语
龙嘉机场书店

【每每读到一篇有价值的好文时,恨不得把整篇文章都刻在脑子里,随时可以翻出来咀嚼回味。可事实往往事与愿违,时过境迁,那些记忆会随时间一同飞逝,一去不复返。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今后还是多动动笔墨再读书吧。自己用心整理过的文字,记忆还是比较深刻的。

今天读到的文章的主人公叫钱佳楠,80后作家,“写作让我变得更宽容,更接纳自己”,她的这句话我很认同,每一个爱写作的人都会随文字一同成长。】


钱桂楠在爱荷华作家工作坊体验了学生和老师两种身份,这段经历使她坚信:

写作更多的意义在于,在日常中培养心智,认识和发现自我,以及有效与外界沟通。

爱荷华作家工作坊创办80余年来,走出了弗兰纳里·奥康纳、雷蒙德·卡佛、丹尼斯·约翰逊、保罗·哈丁、李翊云、白先勇等众多著名作家,这个项目因而也被誉为“作家的摇篮”。在这里,写作也被视为可以通过阅读和相互切磋得到提高的手艺。而不是我们所认知的“写作只能靠灵感和天赋”,汪曾祺、北岛、莫言、余华、余光中等一大批中国作家曾造访爱荷华大学的“国际写作计划”,在这座小城做分享和交流。

钱佳楠有幸浸润在这个举世闻名的 “作家摇篮”里,寻找写作的法门。

用阅读和讨论,引领写作,是爱荷华的创意写作课的最大特色,

【本人一直认为:真正的阅读写作课一定是老师的引领和唤醒,绝不是照本宣科和机械地灌输。】

钱桂楠说,在那里学习时,老师会带着学生阅读大量文学作品,并转换思路,学会从写作者的角度出发,汲取小说的养料,看到很多被忽视的东西。【只有与作者对话,与文字对接,才可能真正学会写作】

她的导师Margot,每个星期都会带领学生阅读和讨论一部长篇小说,看作者做出的一些选择和技巧,对作品到底有什么影响。课上,Margot会先抛出一个问题,并扮演其中的一个讨论者。而整节课都由学生主导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为什么这个作品的结尾更好?开头更吸引人?为什么作品的人物是可信的?”【正在研究整本书的阅读与写作。】

钱佳楠后来在教课中,用续写故事的方法激发学生找到作品的逻辑。比如,她会给学生一个小说的开头,让学生写下去。【这种方法我经常用。】

美国作家弗兰克·康罗伊的观点:“老师不是告诉你文章一定要怎么写,而是让你知晓,每一种写作方式都有它的利弊,也展现给你看,语言可以施展怎样的魔力。”

比如,老师可以提供很多种开头的版本,让学生分析不同版本的效果,启发学生找到自己文章的入口;在写作人称的选择上,也可以向学生展现各自的限制,清楚它的优势和局限到底在哪里。【这个我也用过,给出各种开头和各种结尾,让学生对比。】

对于初学者的写作练习,钱桂楠建议,可以先从身边的故事开始写起。“如果你能通过观察,把身边人的故事,哪怕是妈妈买菜这件事写得有趣,也会是很好的作品。”

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都有不懂得如何观察生活的烦恼,他们没有在生活中发现值得讲述的故事。【深有同感:孩子们太缺少对生活观察和思考。】

要将“观察生活”真正落实到写作训练中,而不只是一句空洞的要求。作为老师和家长,不妨给孩子布置一些有明确指引的写作任务,比如,去和一位菜贩聊聊天,问问他从哪里来?他为什么会卖这种菜?他现在住在哪里?不卖菜的时候做什么?将挖掘到的故事写下来。可以像小记者那样,事前拟定好一个采访提纲。【也想这么做,希望孩子们和家长能配合。】

当然,有了好的故事材料,想要表达出来,还需要写作的能力。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经验,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叙述出来,它的故事性和吸引力,却是千差万别。

爱荷华作家工作坊,最常做的事情,就是老师提出意见,学生一稿一稿地修改。大的方面,老师可以看到情节上的漏洞,情感的强硬等等。小的方面,老师可以动一动笔展现语言的美感如何诞生。【希望更多人能认同这种方式,不急于要写作的数量,反复修改,把一篇文章写好,比写十篇低质量的文章有用得多。】

钱佳楠还建议:中小学的作文课堂上,老师可以找一份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业,稍微改几笔,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文章,如何可以修改得更好。学生也不妨多请身边的人读一读,你的文章好在哪里?哪些地方还有改进之处?这样的前后对比,其实对写作提升帮助最大。【老师稍微改几笔就好,把修改的权利还给孩子。】

关于青少年的创意写作学习,钱佳楠给出了如下小建议:

反复阅读作品

她相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们现在并不缺乏好作品,缺乏的是,花时间多读几遍的阅读态度。如果只是囫囵吞枣、粗浅了解大意,这样的阅读,会忽略很多精华之处。 【带着思考读书。】

钱佳楠建议学生们,当碰到自己喜欢的作品,特别是名家作品,不妨把它当成可以反复汲取营养的材料,反复去读。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诵读。

品味文学美感

传统课堂上,经常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了解文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中心大意。比如,“人生是一件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对这句话进行讨论时,往往是 “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语文课上,我们就是这么教的。】

钱佳楠认为,这类“生动形象”的套话,其实没有太大意义,还让我们忽略了文学中的美。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不妨多站在写作者的角度,去品味语言的美来自哪里。【我们的语文课需要改进的还很多。】

做写作的“写生”

“我有个在上海戏剧学院念表演班的朋友,”钱佳楠说,“她们的一项作业就是每天花一个小时观察一个有职业身份的路人,然后把这个人的姿态在课堂上重现,让同学猜他的职业。

这种艺术训练的方式也适合写作。每周抽一个小时凝视世界,就像奥康纳所说:

世间没有一样东西不值得你的凝视。

在写作中,她深深地懂得:

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每个人都有他的悲哀,都是值得尊重的个体。

对于那些未来不一定会成为作家的学生来说,她相信,写作中有很多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怎么把故事讲好,怎样使用语言更打动人,还包括培养成熟心智、认知和发现自我。

在写作的过程当中,你看到世界是丰富的,你看世界的眼光会不一样。


【把文章中自认为对写作有价值的部分整理在这里,便于以后查阅学习,希望对写作教学有所启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