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流动的盛宴

2018-06-12  本文已影响3人  PIE大叔

如果你读过海明威的《流动的盛宴》,就知道这篇文章要讲什么了。

海明威在书中开篇说到:

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


伍迪艾伦在《午夜巴黎》中从一个知识分子的角度来了两次穿越

我对巴黎最早的印象是在小学时候读世界名著《巴黎圣母院》,一直觉得是个恐怖故事,但从此知道了有个地方叫巴黎,那里有做教堂叫做巴黎圣母院。后来读到海明威的书,知道在圣母院对面有一家叫做莎士比亚的书店,在20世纪20年代的时候照顾了一大批穷困潦倒的书生们。

所以,去了巴黎最想去的就是这两个地方。去年的某个时刻,听到朋友要去巴黎,心生羡慕,时刻想着自己什么时候有机会去一趟。十年之内能完成这个梦想也很满足了,然而,因缘际会,经过15个小时的飞机就从国内到了欧洲腹地,站在莎士比亚书店门前的时候都不敢相信,所以,这篇文章如果要是有一个目的的话:去巴黎逛一圈吧。

毛姆在他的《刀锋》里叙述了一个叫拉里的年轻人在巴黎“晃膀子”,就是走走看看,骗吃骗喝那种。同样的,现实中也有很多人在巴黎“晃膀子”,我特别喜欢的一个叫做张佳玮的写作者,当年也去了巴黎“晃膀子”,现在常住在那里,以写作为生。如果在年轻时候能够像海明威说的那样,有幸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不论去哪里她都与你同在。

莎士比亚书店

“莎士比亚书店(Shakespeare & Company)”诞生于一战之后, 主要以出售英文书籍为主, 当时在巴黎的海明威, 费兹杰拉德, 斯坦因等“迷惘的一代”都是书店主人西尔维亚·毕奇(Sylvia Beach)的座上客。 这个书店二战之中由于受到纳粹的骚扰而关闭。 1951年, 一个叫乔治·惠特曼的美国人在巴黎圣母院对面的BUCHERIE街37号开了一家卖英文书籍的书店。 像西尔维亚一样, 他把书店的二层辟为图书馆, 书堆间还有床铺, 成了文人聚会, 甚至临时栖居地。

在巴黎找到英语书店真不多,除了历史原因外,莎士比亚书店确实是个找英语书籍的好地方。店员是两个美国小伙子,一口纯正的美式口语在那么多法语中显得格外亲切。很小的二层小楼,二楼仍然保存着当时图书馆的模样,有很多不售卖的古旧书籍,来朝圣的游人络绎不绝,然而买书的并不多,最多只是买了几个文创纪念品,以示到此一游。仍然难以想象,这么样的一个小地方,当年成为所谓的“垮掉的一代”的精神家园。可以在旁边的书店咖啡店喝杯咖啡。

如果我开一家书店的话,这会是我的榜样

想起了伊桑霍克的《爱在日落前》中男女主角在巴黎重逢就是在此地取的景。


《爱在日落前》重逢

巴黎圣母院

在书店对面就是著名的巴黎圣母院。

通过雨果的小说已经家喻户晓,但真正看到的时候仍然被震撼到了,作为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欧洲教堂基本上都免费参观,你只需要安静的跟大家排队就行了。

一河之隔的巴黎圣母院,下着细雨的巴黎更加妩媚

但是如果不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识的话,你会发现教堂基本上都差不多。比如巴黎圣母院是哥特式教堂的代表,那什么叫做哥特式教堂呢?

我们先来看看教堂模型:它是一个十字架结构,十字交叉的下方就是圣坛所在。

十字架交叉的上方竖着一座又尖又细的塔,这就是哥特式教堂很明显的一个标志:人们希望通过那高耸入云的尖塔来拉近和上帝的距离。

在十字架主体教堂的四周,有非常多的弯弯的横条,叫'飞扶壁',这也是哥特式教堂所独有的。

整个巴黎圣母院几乎没有墙体,都是靠这些飞扶壁和肋拱承重,所以结构很轻盈,教堂主体可以造得很高,内部也非常有空间感。

巴黎圣母院有左右两个钟楼,其中左边那个开放给游客爬的,虽然400多级螺旋台阶会让人爬到腿软,但顶上的怪兽走廊绝对值得你拼命一把!我们并没有上去,排队的人实在是太多,上面最精彩的就是我的朋友圈图像,那些俯瞰巴黎的可爱的小怪兽们。

这个小怪兽是不是很熟悉?
从外面看是这样的

至于教堂正面三扇大门上雕刻的那些人物就更有意思了,刻满了圣经故事。比如

窗花下面整整齐齐排排站的是28位犹大王国的皇帝

其中最有名的便是中间这扇

“最后审判”之门

而教堂的内部

哥特式建筑因为用了飞扶壁承重,就少了很多墙,空出来的地方人们就开始造花窗,

而巴黎圣母院的花窗可以说是丧心病狂!

南北两侧的花窗都很有名,上面都是圣人和圣经故事,

耶稣入地狱

如果可以的话,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去巴黎。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