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自己软弱比故作坚强好很多
当你不是为了看书而去看书,那么就是你收获的时候,当陷于低谷的时候,再看<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和去年的感觉完全不同,书中的话越发有同感,其实我们都懂,看书不能帮你解决实际问题,但是看书,会让你觉得时间没有白白浪费掉,当然,你也会知道这个世界上和你一样的不是你一个人,会告诉你办法如何走出来。
记得高三的时候,晚上吃过晚饭要上晚自习,那个时候刚吃过晚饭,大家很难静下心来,英语老师就和我们说,心静不下来,坐着发会呆,先让身体静下来,慢慢的注意力也会集中了,现在觉得真是很对。回头看看,好的平台很重要,庆幸自己转了个弯,高中时期,学校会让我们弄错题集,笔记本评比,真的是在培养我们良好的习惯,是否坚持,就看个人了。
卢思浩在书里说,年轻的我们,处在一个尴尬的年纪,想证明自己却无能为力,会和别人比较,所以会焦虑不安。最好的办法,就是关掉手机,插上耳机,与书籍为伴,或许最后什么都没有收获,但是至少身体本身是开始安静下来了,这样也会让自己沉下心写文字,就像我现在这样。
很多时候,我们都知道答案,只是不愿意去承认罢了,我们知道读书的意义,我们知道坚持的收益,我们知道人生的方向,但是我们总是会选择更简单的一条路去,更加省事,省时,大学期间,总有人会问我考六级的意义,就算考了又能怎样,对于毕业工作考虑,若不从事英语专业,貌似看上去也并不是作用很大,以至于当时就无语凝噎,很多事情,短期并看不到收益,就如看书,每天看书,毋庸置疑,看了一年,可能你还是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可是为什么就会佩服那些坚持下去的人呢?
毕业之后,工作之后,圈子越来越小,和自己独处的时间越来越多,处于低谷的时候越发会讨厌孤独,但却更多的和孤独为伴。你说开心很重要,可是你不愿意否定内心的声音,每个人还是不一样的,以前不愿意把工作和生活沦为一体,但是一旦沉沦,就不是原来的自己了,不管怎样,还是喜欢那个跃跃欲试,充满好奇的自己。
你想做很多事情,你想培养很多兴趣,高估了自己,精力有限,专注于一件事已实属不易,其实写完了也就知道自己的问题了,不要去和别人比,找到自己的节奏,不要过的太累,但也不能无所事事,最重要的是切实地去努力,同时也懂得调节。
承认自己软弱比故作坚强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