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为什么选择成为领读人?
4. 为什么选择成为领读人?
这和这几年读研以及跟随张文质老师学习有关。
第一,研究生的三年学习,我的硕导大侠老师每周都会组织我们进行研讨会:有时候是共读,有时候是论文研讨,有时候是拉家长里短······在这个小的学习共同体当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倍感安全,在这里可以就学术问题、理论层面的知识进行激烈的探讨;也可以就自己学业上的烦恼、工作上的烦闷进行发泄;在这里每一个人都是发言者,而每一个人又是倾听者。在这里,有欢声有笑语言、有哭泣有眼泪;有亦师亦友的师生情、有亲如姐妹的师门情;这样的氛围常常让我感动、让我激动。这里是我读研三年的修炼秘诀之地,更是工作三年来的力量源泉。我们的师门是一个学习共同体,硕导大侠老师像一束光,总让我生活不如意时、工作不顺利时找到方向、找到港湾。休息片刻,又可以继续航行;在我有进步之时,哪怕是小的不值一提的“成绩”,都能收到赞许与肯定。我也想成为老师那样的人,我曾被她照亮,我也想成为光照亮更多的人。
所以哪怕我现在毕业了,我仍然怀念。怀念那时的美好、怀念那时的感动、怀念那时的憧憬······甚至怀念老师对我论文的批评。于是在我心中有了一颗种子。
第二,从18年暑假第一次参加教育行走开始,一直跟随张文质老师学习。他为大家创建的平台,让我认识了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的教师朋友们。“教育行走”也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一个庞大的学习共同体。大家执着追随着张文质老师,沉迷于张文质老师的著作、音频学习;大家不畏炎热,牺牲休息时间熬夜也要抢的行走报名资格······这种种,不仅仅是张文质老师和谢云老师的个人魅力,更有他们对教育的执着,他们像一束光,从草根开始,为中国的教育做着自己能改变的事情,像一座灯塔指引着我们成为中国脊梁式的教师。
他曾是我远方的导师,我通过书籍去了解他的思想,所以张文质老师的每一本著作我都认真拜读。现在我是张文质老师的学生,我想让张文质老师成为我身边的师傅。他对教育的洞察力与敏感度、他对一线教师的理解与洞见,更让我敬佩。他是一位比中小学教师更懂中小学教师的教育专家,出身草根、立足草根、扎根草根,他的著作、他的文字总能撼动我们的心灵,像一位与你面对面的长者语重心长、娓娓道来。
跟随张老师学习的这几年,我的成长是有目共睹的。他总能在我迷茫之时给予宽慰,在我焦躁之时给予宁静,在我成长之时给予高度赞赏,同时也给我很多突破自我的机会。在他身上,我看到了真正教育学者的风范。我一路成长,我也想带动更多人成长。倘若每个教育者都能这样,我想这样中国教育的未来定会一片光明。于是在我内心的种子悄悄在发芽。
在锐哥组建的《教师的使命》读书会获取了力量,更是直接激励了我。一线教师在信息时代需要网络学习共同体,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可以自由发言、自由交流的学习共同体。众人拾柴火焰高,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所以,在得知张老师的新书《日常教学的情调》出版了,我心中悄悄发芽的种子像竹笋一样,经历了几年的沉淀与成长,终于破土而出,快速地向上生长。希望我们情调粉们能如雨后春笋般,一个个一群群,在阅读中找到前行的力量,改变能改变的,化烦闷为情调、化繁琐为情调,做一个有情调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