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母亲专修班进阶26班――第三周读书会省思
读书省思:
1.你是怎么理解个体性和主体性的?
2.试反省你对他人的开放程度足够吗?你在平时的生活中是用什么样的经验或角度去了解和评价他人的?试举例说明。
1、我对个体性的理解:人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存在,必然就有不同于其它个体的特殊面,即世上永远不可能有完完全全相同的人、事、物,即使有很相像的外表,那也是停留在相像而已没有完全一样,更何况于心理、个性、性情……;
我对主体的理解:人作为一个主体存在,那么非我的世界永远是与他相对应的客体,人要生存、人要发展,他就会在这个共同的世界中争取一方属于他的阵地,所以为了独立、优秀的存在,他就会从自我出发,把所有指向对象世界,争站别人,控制别人,探索别人……以求自己最大的优秀,最大的脱颖而出或最大得奋发向上……
2、试反省自己我对他人的开放程度是不够的。在过去的生活中,我会更多的用自我认知,自我欢喜,自我认为的受个体和主体意识非常浓厚的惯性思维去了解和评价他人,致使对很多人和事有了不恰当的解读和处理,今天学习了霍韬晦教授的《人生落陷和超昇》让我有了反省的自己和愿意努力改变的决心。个体存在使人永远孤独,主体存在使人永远游目向外,我们不能像动物般的过活,人生是要在落陷中走向亡途,还是在超升后走向幸福与生命的挺立?答案一目了然,一念之差,关键在于我们不要错认了人生方向。
举例:因为婆婆早年脑溢血离世,那时先生和他的两个弟弟还尚小,养育孩子的担子落在了公公一个大男人手中,男人带孩子没有母亲的温柔贤惠和细腻、懂表达,所以兄弟们各个都大男子主义偏强,卫生上没有特别考究的那种,饮食上重口味轻清淡、养生,烟酒都擅长。而我从小生活在父母勤劳讲卫生,饮食清淡细致的环境中长大,所以养育出的我也养成了对生活的细节比较讲究的习惯。我的细致撞上先生的粗糙,我们一起生活了近16年,磕磕碰碰,吵吵闹闹不少,没有大事都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斗嘴。现在通过学习,知道了过去的自己自我意识太强,虽然很爱家人很关心家人的健康安危,但我的爱中夹杂着太多的个人与主体意识,现在看来这样的爱中其实是带着些许压迫的。在今后的相处中,要学会尊重先生原生家庭中带来的习惯,理解他的不容易,也要让自己学会放下自我的限制,给自己一些自由,也给他人些许时间和空间,用情去感通,用真爱去感化,相信一切都会在不刻意改变中自然地变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