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乱想
《回家》这篇小说写完已经有将近一个星期了,当时为了赶在截稿前发文,写得很仓促。虽然按照我一向严谨的习惯,错别字不多,但因为赶时间写了很多废话。
当然,这一点是跟严谨无关的,说到底就是我的水平太过有限。之后,我总想着要找时间好好地修改一下,但又迟迟不愿意动手。
改文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不仅意味着要狠心,狠心删掉一些没用的东西;还需要更多的灵感。记得魏老师(我心目中的大师)曾说过,写完一篇文章,将它放在一边几天不用去管,然后几天后再去看,又会发现很多问题跑了出来。
所以,我安慰自己,我不愿意去改文就是为了向我心目中的大师学习。然而,文章已经投给伯乐了,我一天不改,就会增加被拒稿的机会。我又不甘心呀!
于是,逃避了几天,终于在昨晚,我鼓起勇气去改了。改文,首先要多看几遍,结果越看越觉得痛苦。有个好心的评文友友给我建议,无关重要的信息多了点,令文章有点失真。
确实,多看了两遍以后,我越发觉得自己写得假。能不假吗?故事都是编的,只有里面的人物来源于现实,我连油菜花长什么样都不知道。
那为什么要写油菜花呢?因为,这是看图写文的征文活动呀,图片上那一大片的油菜花,我得想方设法地把它代入到故事里去。于是,便有了这一篇原本可以写得很真,却被我写得很假的文章。
写得假的原因,除了我的写作水平太差以外,还有一点就是结局太完美了。也许大部分人都觉得,现实生活中哪有那么多大团圆结局?反而一地鸡毛、鸡飞狗跳、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来的更多吧。
但故事中的人物是真的有原型,他们的结局也确实是属于皆大欢喜的。
刚知道有那两个人的时候,大概是在九十年代末,那个时候我们村里开了好几家扫把厂。妈妈在其中一家厂里找了份活计,因为是计件算薪酬,所以为了多赚点零花钱,我放学以后也会去厂里帮妈妈干活。
有一天,厂里多了一个工人,是一个衣着光鲜、皮肤白净、长相靓丽的三十岁左右的女人。她的外貌和打扮都跟我们农村人有点格格不入,但是她居然跟我们讲着同样的方言。
后来,趁着她不在的时候,厂里的人开始窃窃私语。通过她们话中的零碎片段,加上妈妈私底下的告知,我才知道原来那个女人是我们村里一个很有威望的伯伯的女儿。
她大约二十岁的时候跟村里一个年龄相仿的男孩子好上了,大家都姓周,只不过祭拜的并不是同一间祠堂,也就是说完全没有血缘关系。
但是那个时候的农村,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他们俩除了被父母反对之外,村里的流言蜚语也足以淹没他们。所以,他们一起离开了家乡。
当他们再次回来的时候,已经有了两个儿子,大的都已经八、九岁了。听说两人在外面打拼多年,都混得不错,他们带了很多钱回来给双方的父母建了房子,父母也原谅了他们。
当初听到他们的故事时,我是震撼的,我居然跟其他人一样,也常常对那个女人投去异样的眼光。但是多年以后,我反而觉得他们很勇敢,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大的勇气去追求自己的幸福的。
也许他们也曾经经历过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所幸最后他们终于苦尽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