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内心戏这么多,你不累吗?

2018-06-22  本文已影响58人  少年我司

1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让很多人兴奋异常,但大部分人都按部就班地过自己的生活。

然而有些人不这么想,他们觉得人人都应该是球迷,应该与他们一起分享世界杯的喜悦。

浙江温州就有两名男子在饭店边喝酒边看世界杯,喝到兴奋处,邀请邻桌顾客喝酒,对方没理,结果恼羞成怒,竟然用手拍对方的头部,还用花瓶怒砸对方。结果被抓进了班房。

估计他们当时的内心戏是这样的:

哇塞,进球了,来我们干一杯!

觉得别人也会有共鸣,结果人家压根没get到他们的点。

这类内心戏多的人,只想到自己。

想到别人拒绝自己,觉得没有面子。

很多人活得累,觉得生活不如意,大多内心戏比较丰富。

比如有个爷孙俩路过一个奶茶店,

小姑娘要喝奶茶,但是队伍有点长,

爷爷为了展示自己年纪大的优势,

挤到前面,想插队买个奶茶,结果人家不同意,

爷爷觉得丢了面子,用手中的拐杖使劲打孙女的头,边打边骂:“叫你买奶茶,叫你买奶茶!”

吓得周边的人赶紧给他让路,让他先买。

估计爷爷当时内心是这样的:“不是都提倡尊老爱幼,礼让长者吗?我插个队买个奶茶应该可以吧。”“他们居然不让我,真是没面子,这群兔崽子我打不了,自己的孙女总能打吧。”

可是他却忘记了,这里是公共场合,即便要插队,也要别人的同意。所谓的尊老爱幼,并不是做什么事情都有特权。

2

内心戏多的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上周去参加一个培训,分组练习的时候,三个人一组,其中一个人负责观察另两个人谈话。

我们一组的那个观察者坐姿非常奇怪,以一种远离我们谈话者的姿态,以至于其他组的人都觉察到了。

总结的时候,她说:“一开始的时候,我身体前倾,想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然后发现他们看了我一眼,于是我认为我影响到他们了,他们感到紧张,于是我身体向后靠,然后自己觉得不舒服。”听完她的表述,我们都哈哈大笑,戏真多。

老师当场拿三个瓶子做示范,表明了她的动作对其他两人其实毫无影响。

而事实上,这15分钟的练习,她什么也没观察到,就顾着自己内心戏了。

在哈哈大笑的同时,我也意识到,其实自己何尝不是如此。

高中的时候,老师点到名字,叫我起来回答问题,

有时候思绪根本不在问题上,而是想:哎呀怎么办?这个问题回答不上来,同学会怎么看我?如果同桌回答这个问题的话,会是什么情况?老师干嘛叫我呀,是不是发现我在开小差?

一大堆内心戏的背后,是对自己不自信的表现。

 

3

与朋友聊起来,大家都有此体会。

A说:去医院的时候,问医生一个问题,医生半天不说话,自己内心已经从一般疾病联想到了癌症,想到了立遗嘱,银行卡密码应该告诉谁。。。

B说:路上碰到上司来不及叫他就擦肩而过了,心想他会不会也没看见我,还是他看见了没认出来,还是说我没有叫他就装作不认识,上班后会不会因为我没理他给我小鞋穿?不会要裁员了轮到我了吧?

C说:路上和男朋友一起碰到同村大妈,人家热情地来打招呼,随后不会到村里去乱说,自己的爸妈好像还不知道我有男朋友,到时候他们会不会来兴师问罪,男朋友会不会因此跟我分手?

事实是怎样呢?

A根本没有什么大病,就是消化不良。

B的上司正在着急赶着出差,根本没注意到他。

C的同村大妈也没有那么八卦,她只是开心在异地碰到了老乡。

内心戏多的人,往往有个“自我中心”的假设。而以自我为中心的许多“自动化思维”,都是我们的脑补和臆测出来的,不一定是真实。

主要是因为认知偏差和归因偏差。

觉察到这一点后,可以尝试控制自己的思维,开展积极的自我对话。

比如我有位同事,他就是乐天派。有一次运动会,我们输了4个项目,大家都很沮丧,他就从赢的队伍中总结出来三点原因,认为我们是因为客观原因输掉了比赛,表示已经尽力就好了。将大家的消极思维转变为积极思维,增强了自信。

他说:每天,我都与自己积极对话,记录一天中做得好的事情,以及一点点的进步,然后经常回头看,建立更充分、更全面的自我认知。

正因如此,他和妻子异地多年,也依然恩爱如初。

一切的烦恼都源自我们内心。改变这一切的钥匙,也在我们内心。

人生就是一出戏,要演出精彩剧目,不能单靠内心戏。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