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秀节目结束后,那些选手都去哪儿了
2018年4月6日,爱奇艺出品的选秀综艺《偶像练习生》落下帷幕,最后确定九人团体,nine percent。
但是这个偶像团体在确定后就没了动静。网友调侃,这三个月来怕是入了传销组织,卷完钱就跑路了。
暂且不去猜测爱奇艺是不是在憋一波大的,很多选秀节目,都是在选秀过程中造势大,话题多,结束后开个巡演就草草收场。
“出道即巅峰”仿佛是国内所有选秀节目选手的命运。节目热度完全褪去以后,那些选手的去向已经无人关心,永远会有新的面孔出现,又迅速被替代,迷妹们永远不愁没人去喜欢。
1
举个例子,超级女声。
最成功的那一届超级女声,在2005年,出现了像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这样,至今还活跃在演艺界的优质歌手、优质偶像,这个节目本身也彻底打开了偶像歌手的国内市场。换句话说,“超级女声”在当年就是一个巨大的IP,赢得了街头巷尾的热议,超女效应影响到了整个演艺界。
当“一夜成名”不再是神话,人们的“明星梦”就前所未有的高涨,公众的参与度也前所未有的提高,任何人都能亲手送自己的偶像出道。
但是,之后的偶像歌手选秀,并没有复制05年超女的成功,甚至连“超级女声”自身也没能打破05年的辉煌。无数怀着“明星梦”的人们,在舞台落幕之时只能黯然离场。离开了这个平台他们还是一些普通人。甚至,让平台消费完了他们的“梦想”。
你还记得起2006年超级女声、2007年快乐男声的前三名吗?
2
几乎是在这个行业兴起的同时,出现的是市场的混乱。
中国从来不缺有才华的年轻人,也不缺粉丝市场,偶像歌手市场混乱的背后,是整个行业的畸形。
“追逐音乐梦想”,一句几乎人人都会说的话,但是到底是“音乐梦”还是“明星梦”,这是需要区分的。“偶像”这个词本身的意义,绝不仅仅指音乐。它产生的周边效益,远远大于所谓的“音乐梦想”。
退一步讲,“音乐梦想”不用非得上选秀节目才能实现,看看网易云音乐就有多少入驻的音乐人?你的小哥哥为什么会愿意为了出道签署“霸王条款”,他们心里就没点abc数吗?
更何况在如今,一个付出与回报难得对等的时代。流量明星霸占着大量演艺资源,从单纯的实力竞争变成了背后资本的博弈,利益的纠葛永远比我们想的更复杂。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牺牲品的存在是必须的,但是在牺牲品产生之前,没有人会觉得自己是会牺牲的那一个。
“梦想”这个词已然变味,仿佛成为了“金钱”的代名词。
3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人们仍然对选秀节目热情不减?制作方每年都会推出新的节目,参加选秀的小哥哥小姐姐络绎不绝,一批又一批粉丝还是上赶着送钱。
答案很简单。
人们的“明星梦”不会有醒的那一天。观众自己也好,那些追逐梦想的孩子们也一样。
这个时代仍然需要梦想,需要“一夜成名”的故事。偶像是一份贩卖梦想的职业,他们本身就是人们梦想的一个投射。再看如今的选秀节目,加上导师机制,其实可以算是养成类型的节目。这样的节目就会有巨大的代入感,人们看着一个个屁都不是的普通人,走上人生巅峰,这样的戏码,古有穷酸书生考上状元,如今是草根百姓变成明星,大家爱看的东西从古至今没有变过。
这样的心理就很容易被利用。制作方发现,相比较于“这颗星”本身,人们更投入于这个“造星”的过程。于是大量的选秀节目势如井喷,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节目一结束,制作方赚得盆满钵满,而市场的不成熟,必然导致选手们的后续出路成为难题。
对于大多数选手来说,刷个脸换来一点名气算不上吃亏。小红靠捧,大红靠命,捧也捧了,红不红看命。
可是这样的风气带来什么?
“梦想”变得越来越廉价,市场变得越来越畸形,终究会演变成观众对整个机制的不信任。
到那时,你再来谈努力,再来谈梦想,没有人会相信了。当资本可以随意操纵梦想,这个世界会有多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