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子X视角稻子X视角稻子X视角

感知体验-分类的意义

2018-08-24  本文已影响1人  稻子X视角

1

为了把表达讲的更有条理,更易让别人明白,常常,我们会选用分类的方式。

2

前几年读书,有个不好的习惯。只要翻翻书的前几页,看看书的目录分类就立刻对作者的思想境界和表达走势做出判断,随后就选择是继续阅读还是搁置一旁。现在看来,这其实是在阅读态度上缺少耐心,有点太自以为是了。

每个人都有各自解读问题的方式,一本书的表达方式往往也是多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在内容分类的方式上有的人喜欢另辟蹊径,以陌生感获得关注;有的人喜欢老路新谈,在看似平淡的方式中暗藏玄机。无论怎样,只要是一本用过心,有思考的书,即使选择约定俗成的分类方式其内容依旧会蕴含许多有益的地方

3

阅读的目的是什么呢?给自己些许有益的启发罢了。遇见一本书就是遇见缘分,就像遇见一个人,如果一开始就先入为主,仅从他几句言谈(往往可能多是客套)就确定此人的斤两,那么,除了挑剔他的缺陷,进而完成一次自娱的批判快感之外,于自己又有多少益处呢?自己还不是在原地踏步。

4

不难发现,但凡经过认真思虑的分类,都在传递一种视角。表达的内容就像给别人吃掉一个苹果,有的人孤傲,选择让别人直接啃,有的人和蔼,选择切好递出去的方式。分类就像切苹果的方式,苹果早已形成了若干固有的切法,按套路走会易于传播和接受。有的人会改变视角选择由中部横切,这自然会引起人们的好奇和兴趣,带给人们对苹果另一面的认识和吃的体验。有时,依据自己习惯,我们不自觉的夸大了这种体验而忽略了苹果本身。

5

分类只是暂时界定,它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在某种情境中,针对受众把想要表达的内容说清楚而不是分类本身。分类往往充当的是工具却并不代表表达的内容。

就拿“出世”、“入世”,这样的分类来说,“出”、“入”本身只是为描述“人”所做的暂时界定,只是暂时凝固,这种界定并也不需要把它理解为永恒凝固,也不需要和现实中的人对号入座,更不需要体现在对他人的判断上。因为事实上,每个人都有“出、入”的一面,并且是在出入之间反复游走的。

6

专注于分类本身是在固化一种逻辑,这种固化有时沉淀为我们所谓的文化。有的人善于讲故事,他们便把这些固化的逻辑用讨巧的方式串联起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