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入门

《图解算法》总结

2017-11-21  本文已影响355人  SeanCheney
Grokking Algorithms: An illustrated guide for programmers and other curious people

这篇文章是《图解算法》一书的摘抄总结。
原书标题是《Grokking Algorithms》,grok是中文“意会”的意思,韦伯斯特的解释是“to understand profoundly and intuitively ”,英语的原意是强调深入直观地理解。有意思的是,今年的最后一天,2017年12月31日,还会出版另一本Grokking书,《Grokking Deep Learning》(图解深度学习),哈哈,到时候也看看。

第1章 算法简介

二分查找

一般而言,对于包含n 个元素的列表,用二分查找最多需要log2(n) 步,而简单查找最多需要n 步。

二分查找算法如下:

def binary_search(list, item):
  low = 0    (以下2行)low和high用于跟踪要在其中查找的列表部分
  high = len(list)—1  

  while low <= high:  ←-------------只要范围没有缩小到只包含一个元素,
    mid = (low + high) / 2  ←-------------就检查中间的元素
    guess = list[mid]
    if guess == item:  ←-------------找到了元素
      return mid
    if guess > item:  ←-------------猜的数字大了
      high = mid - 1
    else:  ←---------------------------猜的数字小了
      low = mid + 1
  return None  ←--------------------没有指定的元素

my_list = [1, 3, 5, 7, 9]  ←------------来测试一下!

print binary_search(my_list, 3) # => 1  ←--------------------别忘了索引从0开始,第二个位置的索引为1
print binary_search(my_list, -1) # => None  ←--------------------在Python中,None表示空,它意味着没有找到指定的元素

习题
1.1  假设有一个包含128个名字的有序列表,你要使用二分查找在其中查找一个名字,请 问最多需要几步才能找到?
1.2  上面列表的长度翻倍后,最多需要几步?

最多需要猜测的次数与列表长度相同,这被称为线性时间 (linear time)。二分查找的运行时间为对数时间 (或log时间)。

大O表示法

大O表示法指出了最糟情况下的运行时间。线性算法的运行时间为O (n ),对数算法的运行时间为O (log n )。

常见的大O运行时间(由快到慢):

一些总结:

练习
使用大O表示法给出下述各种情形的运行时间。
1.3  在电话簿中根据名字查找电话号码。
1.4  在电话簿中根据电话号码找人。(提示:你必须查找整个电话簿。)
1.5  阅读电话簿中每个人的电话号码。
1.6  阅读电话簿中姓名以A打头的人的电话号码。这个问题比较棘手,它涉及第4章的概念。答案可能让你感到惊讶!

第1章总结:

第2章 选择排序

数组和链表

数组的元素存储在内存中相连的位置。
链表中的元素可存储在内存的任何地方。
链表的优势在插入元素方面,但进行跳跃读取元素效率低,数组的优势在于读取效率高。

练习
2.1  假设你要编写一个记账的应用程序。

你每天都将所有的支出记录下来,并在月底统计支出,算算当月花了多少钱。因此,你执行的插入操作很多,但读取操作很少。该使用数组还是链表呢?

下面是常见数组和链表操作的运行时间。

有两种访问方式:随机访问 和顺序访问 。顺序访问意味着从第一个元素开始逐个地读取元素。链表只能顺序访问:要读取链表的第十个元素,得先读取前九个元素,并沿链接找到第十个元素。随机访问意味着可直接跳到第十个元素。本书经常说数组的读取速度更快,这是因为它们支持随机访问。很多情况都要求能够随机访问,因此数组用得很多。

练习
2.2  假设你要为饭店创建一个接受顾客点菜单的应用程序。这个应用程序存储一系列点菜单。服务员添加点菜单,而厨师取出点菜单并制作菜肴。这是一个点菜单队列:服务员在队尾添加点菜单,厨师取出队列开头的点菜单并制作菜肴。

你使用数组还是链表来实现这个队列呢?(提示:链表擅长插入和删除,而数组擅长随机访问。在这个应用程序中,你要执行的是哪些操作呢?)

2.3  我们来做一个思考实验。假设Facebook记录一系列用户名,每当有用户试图登录Facebook时,都查找其用户名,如果找到就允许用户登录。由于经常有用户登录Facebook,因此需要执行大量的用户名查找操作。假设Facebook使用二分查找算法,而这种算法要求能够随机访问——立即获取中间的用户名。考虑到这一点,应使用数组还是链表来存储用户名呢?

2.4  经常有用户在Facebook注册。假设你已决定使用数组来存储用户名,在插入方面数组有何缺点呢?具体地说,在数组中添加新用户将出现什么情况?

2.5  实际上,Facebook存储用户信息时使用的既不是数组也不是链表。假设Facebook使用的是一种混合数据:链表数组。这个数组包含26个元素,每个元素都指向一个链表。例如,该数组的第一个元素指向的链表包含所有以A打头的用户名,第二个元素指向的链表包含所有以B打头的用户名,以此类推。

假设Adit B在Facebook注册,而你需要将其加入前述数据结构中。因此,你访问数组的第一个元素,再访问该元素指向的链表,并将Adit B添加到这个链表末尾。现在假设你要查找Zakhir H。因此你访问第26个元素,再在它指向的链表(该链表包含所有以z打头的用户名)中查找Zakhir H。
请问,相比于数组和链表,这种混合数据结构的查找和插入速度更慢还是更快?你不必给出大O运行时间,只需指出这种新数据结构的查找和插入速度更快还是更慢。

选择排序

将数组元素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先编写一个用于找出数组中最小元素的函数。

def findSmallest(arr):
  smallest = arr[0]  ←------存储最小的值
  smallest_index = 0  ←------存储最小元素的索引
  for i in range(1, len(arr)):
    if arr[i] < smallest:
      smallest = arr[i]
      smallest_index = i
  return smallest_index

使用这个函数来编写选择排序算法。

def selectionSort(arr):  ←------对数组进行排序
  newArr = []
  for i in range(len(arr)):
      smallest = findSmallest(arr)  ←------找出数组中最小的元素,并将其加入到新数组中
      newArr.append(arr.pop(smallest))
  return newArr

print selectionSort([5, 3, 6, 2, 10])

第2章总结:

第3章 递归

编写递归函数时,必须告诉它何时停止递归。正因为如此,每个递归函数都有两部分:基线条件 (base case)和递归条件 (recursive case)。递归条件指的是函数调用自己,而基线条件则指的是函数不再调用自己,从而避免形成无限循环。

def countdown(i):
    print i
  if i <= 0:  ←------基线条件
    return
  else:  ←------递归条件
    countdown(i-1)

调用栈:调用另一个函数时,当前函数暂停并处于未完成状态。这个栈用于存储多个函数的变量,被称为调用栈 。

练习
3.1  根据下面的调用栈,你可获得哪些信息?

使用栈虽然很方便,但是也要付出代价:存储详尽的信息可能占用大量的内存。每个函数调用都要占用一定的内存,如果栈很高,就意味着计算机存储了大量函数调用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你有两种选择。

练习
3.2  假设你编写了一个递归函数,但不小心导致它没完没了地运行。正如你看到的,对于每次函数调用,计算机都将为其在栈中分配内存。递归函数没完没了地运行时,将给栈带来什么影响?

第3章总结:

第4章 快速排序

分而治之D&C的工作原理:
(1) 找出简单的基线条件;
(2) 确定如何缩小问题的规模,使其符合基线条件。

练习
4.1  请编写前述sum 函数的代码。
4.2  编写一个递归函数来计算列表包含的元素数。
4.3  找出列表中最大的数字。
4.4  还记得第1章介绍的二分查找吗?它也是一种分而治之算法。你能找出二分查找算法的基线条件和递归条件吗?

快速排序

def quicksort(array):
  if len(array) < 2:
    return array  ←------基线条件:为空或只包含一个元素的数组是“有序”的
  else:
    pivot = array[0]  ←------递归条件
    less = [i for i in array[1:] if i <= pivot]  ←------由所有小于基准值的元素组成的子数组

    greater = [i for i in array[1:] if i > pivot]  ←------由所有大于基准值的元素组成的子数组

    return quicksort(less) + [pivot] + quicksort(greater)
    print quicksort([10, 5, 2, 3])

练习
使用大O表示法时,下面各种操作都需要多长时间?
4.5  打印数组中每个元素的值。
4.6  将数组中每个元素的值都乘以2。
4.7  只将数组中第一个元素的值乘以2。
4.8  根据数组包含的元素创建一个乘法表,即如果数组为[2, 3, 7, 8, 10],首先将每个元素 都乘以2,再将每个元素都乘以3,然后将每个元素都乘以7,以此类推。

第4章总结:

第5章 散列表

散列表适合用于:

第5章总结:

第6章 广度优先搜索

广度优先搜索的最终代码如下。

def search(name):
    search_queue = deque()
    search_queue += graph[name]
    searched = []  ←------------------------------这个数组用于记录检查过的人
    while search_queue:
        person = search_queue.popleft()
        if person not in searched:     ←----------仅当这个人没检查过时才检查
            if person_is_seller(person):
                print person + " is a mango seller!"
                return True
            else:
                search_queue += graph[person]
                searched.append(person)    ←------将这个人标记为检查过
    return False

search("you")

第6章总结:
广度优先搜索指出是否有从A到B的路径。
如果有,广度优先搜索将找出最短路径。
面临类似于寻找最短路径的问题时,可尝试使用图来创建模型,再使用广度优先搜索来解决问题。
有向图中的边为箭头,箭头的方向指定了关系的方向。
无向图中的边不带箭头,其中的关系是双向的。
队列是先进先出(FIFO)的。
栈是后进先出(LIFO)的。

第7章 狄克斯特拉算法

要计算非加权图中的最短路径,可使用广度优先搜索 。要计算加权图中的最短路径,可使用狄克斯特拉算法 。

node = find_lowest_cost_node(costs)  ←------在未处理的节点中找出开销最小的节点
while node is not None:  ←------这个while循环在所有节点都被处理过后结束
    cost = costs[node]
    neighbors = graph[node]
    for n in neighbors.keys():  ←------遍历当前节点的所有邻居
        new_cost = cost + neighbors[n]
        if costs[n] > new_cost:  ←------如果经当前节点前往该邻居更近,
            costs[n] = new_cost  ←------就更新该邻居的开销
            parents[n] = node  ←------同时将该邻居的父节点设置为当前节点
    processed.append(node)  ←------将当前节点标记为处理过
    node = find_lowest_cost_node(costs)  ←------找出接下来要处理的节点,并循环

第7章总结:
广度优先搜索用于在非加权图中查找最短路径。
狄克斯特拉算法用于在加权图中查找最短路径。
仅当权重为正时狄克斯特拉算法才管用。
如果图中包含负权边,请使用贝尔曼-福德算法。

第8章 贪婪算法

贪婪算法寻找局部最优解,企图以这种方式获得全局最优解。
对于NP完全问题,还没有找到快速解决方案。
面临NP完全问题时,最佳的做法是使用近似算法。
贪婪算法易于实现、运行速度快,是不错的近似算法。

第9章 动态规划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