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嫺学习笔记——在一个家庭里,说话最有权威的往往不是经常吼叫的一

2022-12-02  本文已影响0人  美嫺

低声教育

胡适在《我的母亲》中曾写道:

“母亲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便吓住了。”

从不在外大声斥责胡适,母亲总是会等到晚上人静时,关起门来教育儿子;

她用特有的温柔和宽容,影响了胡适的人生。

在一个家庭里,说话最有权威的往往不是经常吼叫的一方,而是低声教育的一方。

心理学家曾对表达不同事情的声调进行过研究,结果发现大人批评孩子时,用低声调孩子更容易接受:

低声教育,不仅可以集中孩子的听力,还能让自己的情绪更加平和,赶走愤怒。

低声,低的不只是音量,更是内心的焦躁。

吼叫后,降低音量能做到及时补救。

当然,生活琐事繁多,难免有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

如果你已经冲孩子大吼大叫过了,一定要记得跟孩子道歉。

很多父母其实并不会道歉,这点从道歉方式就能看出来——

“宝贝,妈妈不该骂你,但我都是为了你好,如果你好好写作业,我就不会吼你了。”

这种看似道歉的行为,其实是推卸责任。

道歉的第一步,就是真诚。

要内心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以同理心去看待整件事。

可以按照后悔+责任+补救的结构:

“宝贝,很抱歉今天对你发了脾气,我知道这让你很难过。”(后悔)

“刚刚是妈妈没有控制好情绪。”(责任)

“妈妈以后会做好情绪管理,等你完成功课,我们一起谈谈你的日程安排和周末计划怎么样?”(补救)

道歉是复盘自己行为的过程,较好程度的避免下次吼叫的发生。

而且,孩子非常善于学习,如果你在发脾气之后向孩子道歉,TA也就学会了犯错后表达歉意,养成良好的社交习惯。

教育学者尹建莉曾说:

面对孩子,成年人最大的文明,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努力理解TA的所作所为,以TA乐意接受的方式进行引导。

养娃不易,别让你的辛苦付出,被错误的沟通方式消磨掉。

我们是孩子正在学习的榜样,每次发火前请想一想,这个选择会产生什么后果,会教会孩子什么,相信结果会大不一样。

吴美嫺(学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