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放 | 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8·10】——好勇疾贫,乱也
【8•10】 子曰:“好勇疾(恨)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孔子说:“喜好勇敢而又恨自己太穷困,就会犯上作乱。对于不仁德的人或事如果厌恶他们太过分,也会逼迫他们起来作乱的(一说统治者如果不仁,太过分,也会出乱子)。”
【感悟】
此章以陈胜吴广起义为例:
一、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乱服长生不老药而爆死,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即位,史称秦二世。秦二世是个昏庸而残暴的皇帝,在他的统治下,老百姓的徭役赋税负担更为沉重,刑法愈加苛毒。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朝廷派陈胜、吴广为屯长,戍守渔阳,他们行至大泽乡,为大雨所阻,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过期要杀头。陈胜、吴广被迫起义,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其根本的原因就是秦朝皇帝暴虐无道的统治,广大劳动人民在饥饿与死亡线上挣扎,天下苦秦久矣,导致阶级矛盾加深,所以陈胜吴广能一呼百应,各地纷纷响应。
二、好勇疾贫,乱也
陈胜吴广起义不到一年就失败了。分析其原因,正是输在了“好勇疾贫”上。
陈胜在起义时喊出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听上去发聋振聩的勇猛,实际上不够高度。他在“革命”过程中,没有类似“均田地”那种为农民求利益的境界,而是打着替楚国复国的口号,但是他实际上没有彻底贯彻这个政治目标,表现为不肯封立楚王族的后人,反倒杀了楚王族的人。所以,他所能号召大家的,只是一个“谋求王侯将相”这样一种去当官发财、私心勃勃、不够崇高的东西。
陈胜年少时曾因不能富贵而浩叹,他在田头怅恨久之,仅仅因为自己不能富贵。两千年后我们看他,仍然能从他这个剪影中感到他实在是个“私欲”很重的人。而这样的人是不适合做领袖的。因为你的私心和私欲太重,就会和别人的私心、私欲相碰撞,就会有矛盾,别人就会脱离你,你就当不成领袖。当领袖,要有容乃大,主动与别人共享利益的观念才行。而且,推翻秦王朝这样的大事,更要有一种为公奋斗的政治大目标、大口号。
从用人方面来讲,周文、吴广等诸将都不是章邯的对手, 而且问题还不仅仅在于诸将无能,更严重的是这些诸将对陈胜“不亲附”。众将不亲附的原因是什么呢?司马迁给了清晰的回答。
司马迁说,陈胜任用朱房为人事主任(中正),胡武为考核专员(司过),这两个位置就是专门为了跟诸将过不去而设,用于考核和纠察诸将。这两人都是整人专家,善于“苛察”,是凡他们不喜欢的将官,就都自行打掉之,根本越过司法机关。而陈胜信用这两个人,自然引起诸将不满。
陈胜被暂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不遵守诺言,听信谗言,对于战胜归来的诸将,还特意找他们的微咎,捏造他们的罪名,把他们杀了,目的就是怕他们力量强了而反自己。“诸将多以谗毁得罪诛。”
陈胜是糊涂吗?不是的。陈胜这么做,还是出在了一个“私”字上,唯恐自己的权力利益被下面人侵夺。
诸将不亲附的局面,走到了极端,就变成了这样:以武臣为代表的陈胜诸部将,鉴于陈胜有拘杀诸将的行为和癖好,以及其他原因,居然拉着枪杆子脱离了陈胜,另外自立为王了。他们随后不肯发兵配合周文、吴广军队的西征,也不肯对章邯围击下的陈胜施以援手,直接导致了起义力量的大分裂。 最后,在众叛亲离中,他竟被身边一介小小的车夫,轻易地杀死了。
陈胜作为秦末大起义的领袖,他的“疾贫”和专制,是导致起义力量分裂和失败的重要原因。千年后,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的专制与猜忌,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分裂和失败也是一样的。
如果研究社会、政治演变的历史,失败者都逃不出孔子这两句话的范围。读孔子的每一句忠告,我们都会感受到孔子深邃的智慧与温情。
统治者实行严刑酷法,社会道德衰微,人人自私贪婪,这是社会的大病态,时积日久,时代就乱了。
从个人角度来看,如果对自己认为做得不好的人逼迫得太厉害,没有留路给他走,这就可能使他逆反。所以,我们平时也要注意,要让人有路可走,不要让人觉得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学习《论语》可以修心养性!会让生命在百转千回中多一份厚重与福气,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百余篇感悟,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