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母刺字的文化影响─读史之六十二篇
岳飞的英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岳母刺字的故事也极为流行。
但是岳母刺字的故事,历史上却查无依据。
宋人的笔记和野史均无记载,包括岳飞的曾孙岳珂所著的《金陀革编》也没有记录。
岳母刺字始见于元人所编的《宋史本传》,书云:“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但书中未注明此四字出自岳母之手。
其实岳母刺的字是尽忠报国。
至明代中叶,岳飞的故事开始广为流传。成化年间创作的《精忠记》,也仅提及岳飞背脊有“赤心救国”字样。
“岳母刺字”,最早见于清乾隆年间。岳飞不受杨么的使者王佐之聘,其母恐日后还有不肖之徒前来勾引岳飞,倘若一时失察受惑,做出不忠之事,英名就会毁于一旦。于是祷告上苍神灵和祖宗,在岳飞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字。
该书叙述岳母刺字时,先在岳飞脊背上,用毛笔书写,再用绣花针刺就,然后涂以醋墨,使永不褪色。描述得具体而详细。
但有些学者认为,纹身刺字是一门特技,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和技巧,绝非一般常人所能。
岳母乃家庭妇女,不可能具有这种技艺,显然是作者按照元、明有些传记中有岳飞背上刺字的记叙,是加以想象发挥和艺术加工构造的。
因此,岳飞脊背上有否刺字?所刺何字?是谁之手刺的?尚是个难解之谜。
在儒教的思想影响下,“岳母刺字”被赋予众多的形而上学的文化内涵也是其 久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岳飞的“忠”,体现在胜利在望时,被突然命令,撤回不情愿的他想着母亲的教导“精忠报国”。不仅仅是报效国家,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代价而不惜!更重要的是,无论任何情况下,将无条件的服从。正应了古时信奉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试想,这世上还有什么比死更可怕的呢?没有。因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生命就是人的一口气。这口气一旦不来,就一切停止运行了。因此生命对每个人都至关重要的,连生命也不在乎了,一切也无惧无畏了。大义的岳母用心良苦,她的教育结果失去了一个好儿子,好将帅!但却保住了永世的老岳家的“忠心”,及老岳家光辉照天下的荣誉!对国家的超世脱俗的爱!对后代的影响深远。喻意人生非苟且偷生,亦不论长短,重要的是活出质量!活出价值!活出奉献!活出尊严!活的对社会、对人们有一定的意义!追求价值取向,而非混混沌沌的活着。
后人评书将“尽忠报国”称为“精忠报国”。并编成一支曲在民间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