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诗与散碎

散碎文学主张(一)

2019-05-28  本文已影响0人  荒之相梦呓随想

隔与不隔 ​​​​

书写此刻彼刻内心真实 ​​​​

即使会逝去

音韵主义

语势语气语调主义

从摘抄中汲取文学营养

为什么短句碎言不能是一首诗 ​​​​

如果说魔幻现实主义是从神话中汲取文学营养,那么按照“从xxx中汲取文学营养”的格式,我们可以生发出什么

是否可以从招式名等中汲取文学营养

回归文字原初的,无需铺垫仅凭字面就焕发出的魅力

书写此刻彼刻内心真实

何必要矫揉地拓展

如果这已是完整的真实

小流派写作

个人化写作

感兴写作

个人化阅读

感兴阅读

诗其实是可以很日常的

为什么诗非要那么堆砌辞藻,那么“隔”

想象主义

语势主义

多生相

滥用跨行是对语势语调的无理的践踏

多版本的意义

各有其意义

或者是各自有各自的面向

面向各自的意义,面向各自的读者

感性化写作

作品的意义是不仅由作者也由读者完成的

当作者在意义上缺席的时候,应该去找读者

简单地说就是:找读者,既然作者已经缺席

当作者脱离了诗的状态时,应该去找处在诗歌状态,与诗歌相呼应的读者

当作者无话可说时,应该去找那些欣喜的充满感悟的读者

此时,诗句是属于读者的

作为语气语势语调而存在的文字

实例:

我和你都没有笔

这一句子的“都”表“没有笔”这一情况对我和你都适用,都存在,这里的“都”是有具体语义的,是作为语义而存在的文字

我都没有碰

这一句子的“都”是作为语气而存在的,并不像上一个句子那样,表这一情况对两个或多个都适用(这一句子只有一个“我”),这里的“都”是不表语义的,是作为语气而存在的文字

例如“好看死了”,这里的“死”也是不表语义的,是作为语气而存在的,为了加强语气的

那为什么死字可以加强语气

可能是因为死字能激发人们强烈的情感

那都字呢

都字其实是隐形地扩大了范围,通过隐形地扩大范围来显形地加强语气

心经用了两个“舍利子”来起一种势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感知

而非死抠字眼

活读

而非死读

为什么不能有私人化阅读体验

为什么非要厚此薄彼​​​​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