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些历史不能忘却/《四世同堂》

2018-05-07  本文已影响0人  西边的厢房
历史,可以原谅,但不可以忘却。

记得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参观的时候,进门的墙壁上便写着这样的话语。

记得把这句话放到朋友圈的时候,有朋友非常愤慨的说:历史,不可以忘却,也不可以原谅!

的确,有些历史真的不可以原谅!!

在红五月的开头,看完了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时值五四,有幸观看了一场高水平的经典诵读比赛。听着众位选手或激昂或愤慨的语言,耳畔响着或低沉或嘹亮的配乐,不由的让你走进先生的书里,走近那段无法忘却的历史!

“四世同堂”,听来是多么温馨又温暖的字眼。中国的老人向来都渴望多子多孙,家庭和乐!生活在皇城根下的祁老人也不例外!早年间的祁老人凭着自己的本事挣下了一份不算大也不算小的家业,如今到了颐享天年的时候,儿子孙子重孙子皆环绕膝下,闲时逗弄一下儿孙,偶尔操心下一大家子的饭食,没事去和老邻居唠唠嗑,日子还是过得去的!经历了八国联军侵华的老人,日军占领北平时,嘴里仍然叨叨着“只要家中还有三个月的余粮,便不用恐慌。”

可是,三个月的余粮没有了,儿子投河自尽了,三个孙子中老二当了汉奸最后也没了,老三在日军占领北平之初就出走了,身边的邻居一个又一个的或被抓或杀头或枪毙,最后连重孙女都饿死在日本宣布投降的当天…

老舍先生用最平实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那一段我们不曾亲历的岁月。没有振臂高呼,没有慷慨激昂,有的只是面对山河破碎时的众生相:有人忍辱偷生,有人愤然觉醒,有人偷偷抵抗,也有人卖国求荣…

鲁迅先生笔下的国人是麻木的:他们为杀头叫好,而不管被杀的是谁;他们会惦记着血馒头,只为了治病,而不管鲜血为谁而流…

老舍先生笔下的冠晓荷,大赤包,蓝东阳等人又何尝不是!他们不仅仅爱看同胞的血,他们甚至为了一己私欲而双手奉上同胞的献血。于是钱老先生入狱了,小文夫妇被杀了,桐尤芳死了,小崔死了…

好在,这群人中还有瑞全,还有高第,还有出狱后不顾生死的钱老先生,还有虽然胆小但仍然仗义出手的白巡长…

2574页,三卷,八年!

让我气愤的是居然有人会在豆瓣里公然发表言论:真搞不懂怎么什么样的书都可以称为名著,这么平实的文字,单调的描述。这群那个时代的人大概也只有身在那个时代才能称为大家吧!(请允许我因为愤怒没有完全看完,只能记得大概意思!)

看到这样的评论,我突然想起了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前打水漂肆意玩闹嬉戏的那群孩子,也想起了参观时那群在场馆里拍照玩笑的青年…

这样的历史因为我们未曾亲历,便这样遗忘了吗?

看着那些文字,看着那些照片,听着那些讲述,那些历史课堂,那些文物遗迹,那一次又一次响起的警报声,怎么就形同虚设了呢?

是了,亲历的都能将此作为笑谈,更何况未曾亲历的我们呢?

可是,历史,又怎能忘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