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育助手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2020-05-27  本文已影响0人  颂如

孩子的独立性,是个看似不那么紧要,实际很底层的一个能力。独立性和孩子的学业表现,尤其是孩子的学习潜力,都有密切的关系。独立性水平不同的孩子,在一年级的时候差别不大,但从三年级往后,就会逐渐在各个方面体现出来。

独立性,包括行为独立和思想独立。

行为独立是孩子从小能够自己穿衣吃饭,简单照顾自己;上学之后能够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不用叮嘱和催促就可以自己完成作业,复习考试。

思想独立,简单的说,就是孩子有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能够让家长放心。

首先,家长该怎么培养孩子行为方面的独立性呢?

四步法。

第一步,肯放手。

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开始,就是培养他们对自我的基本掌控感。在孩子2岁以后,家长就要逐渐引导和培养孩子基础的自理能力,比如自己穿衣、自己刷牙洗脸甚至半独立地洗澡、自己上厕所等等。爱,是要给予孩子成长和掌控自己生活的权力。

第二步,允尝试。

在孩子要求自己做一件事的时候,家长要评估一下难度,确保孩子在你在场、可以护他安全的情况下,允许孩子独立完成。比如滑滑梯、爬栏杆。

第三步,给方法。

在孩子第一次尝试独立完成“任务”的时候,给孩子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等他做熟了之后,再慢慢后撤。

第四步,多鼓励。

这一点很好理解,鼓励是一种正向反馈,可以使孩子的良好行为能够复现,并且固化成习惯。

其次,是关于精神独立的培养。这里只简单提几个要点,其实也是非常简单却不容易做到的九个字:少电视、少手机、多阅读。阅读的重要性我们在之前的文章已经讲过,有需要的家长可以回看。总而言之,形成闭环的阅读是深层次的学习,这也是培养孩子精神独立的好办法。

其实,人类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自我意识和生活中点滴事件的掌控力,而独立性对孩子的一生都会有巨大的影响,孩子能走多远、有多大的建树,生活能够有多幸福,很大程度上是由独立性决定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