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播种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27大单元教学的三个支撑点
大单元教学存在的误区:
以“大”取胜,以“多”见长,有面无点、知识教学缺失,文本解读肤浅零碎、写作教学名存实亡,语文实践活动虚化。
怎样改变?
1.用必备语文知识的学习支撑学科实践活动。
语文知识不单单包含语法知识,修辞知识,逻辑知识和文体知识,还包括文本内容的解读。不管是三维目标还是核心素养,都不应该淡化知识。
不管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语文知识支撑。并不是要和学生系统的讲解知识,也不是把知识的掌握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的主要目的,而是要借助这些必备知识的学习组织和支撑语文字典活动,并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知识,运用语文知识。
例如戏剧单元的教学。让学生改编剧本,创作课本剧,分组表演。最后评选最佳剧本,最佳男女主角最佳配角,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场务。这个过程中渗透和融入相关戏剧知识的学习。
还可以以知识与支撑点来建构整个教学过程。在《谏太宗十思疏》,通过两个版本的比较,七个任务的完成,学生掌握了古文学习的语文知识。
二:用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支撑学习任务的完成
从课程层面来理解,学科关键能力主要的是语言运用能力,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积累与梳理四个方面。
从教学层面来说,关键能力指完成具体学习任务所需要的能力。
不管哪个层面的理解,语文关键能力都必须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培养。
现在很多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中都只有目标、内容、情境和任务,看不到培养关键能力的过程。
大单元教学必须通过关键能力的培养支撑学习任务的完成,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培养关键能力。
比如《论语》的整本书,教学设计。
第一阶段是学生自读,通过4个步骤完成任务。1.认真通读全书,勾画标注,列出文本理解的问题。2圈画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3.完成“读《论语》,说孔子”的交流提纲。4.梳理《论语》中涉及的弟子,准备深入研读。
第二阶段是阅读共享,主要分三部分。1.问题讨论。学生依次主讲,提出阅读疑难问题。2.心得交流,每位同学选择自己有思考的章节,谈阅读体会,交流见解。3.品读孔子。交流阅读后对孔子这个人物的认识和理解,以《论语》中的材料为主要依据。
第三个阶段是专题研究,主要分三个环节。1.确定自己准备深入解读的人物,借助资料读相关文本,形成对人物的初步评价。
2.研读分享。和同学交流人物研读的初步成果,征求老师同意的意见,并互相提建议。
3.报告答辩。各位同学将自己的思考写成书面文稿,向同学报告。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聚焦“语言运用能力”的学科关键能力,以始终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积累与梳理三个关键能力的培养为主线。
三、用核心文本的透彻理解支撑课程单元学习资源的整合。
如何确定大概的核心文本呢?
1.根据文本的基本价值确定。
王老师说“定篇”,即把经典篇目读透读深。老师也把这些经典篇目读透教透。
2.根据具体单元的学习资源,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者的教学理解确定。
确定核心文本后,要把核心文本读通读透,借助核心文本带动其他文本的阅读。
大单元教学能强化三个支撑点,就可以避免教学的浅表化。
然后发现大单元教学的最关键还在于找到支撑点,不管是语文知识的教学,还是经典篇目,核心篇目,都需要老师有提炼大概念的能力。
提炼大概念的能力,需要下功夫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