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销蒜成“网红蒜”,拼多多如何造出爆款农货?
滞销蒜成"网红蒜",拼多多如何造出爆款农货?
在全国大蒜价格暴跌甚至滞销的情况下,河南中牟大蒜在拼多多上1天就卖出4.7万单。这种爆发速度,也创下了农货电商销售的行业记录。
据了解,这款大蒜折合1.92元/斤,仅为超市价格的1/4,但在产地却每斤溢价0.15元收购。其中,每斤快递成本为0.7元,包材成本0.16元,种植成本0.69元。这些出口级的优质大蒜,仅溢价一项便为农户带去100多万元收入,也帮助消费者以最低成本获得货品。
拼多多上线两年半来,已经累积了3亿用户的体量,汇聚了百万级的商家,创造了过千亿的成交额。短短时间内,拼多多完成了淘宝、京东、唯品会5-10年积累的量级,同时也打造出许多爆款,百万单的芒果、百香果、纸巾。这种从产地、工厂到消费者的C2M模式,在这个平台上创造了一次次的销售记录。
贩子层层加价,农民、消费者支付额外成本
在当前农产品产业环节多,且严重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拼多多为农户提供了信息流通的平台,缩短了农产品的链路,节省了成本,更是将农民的利润最大化。
比如,2017年4月,大蒜的均价是13.58元一公斤,今年跌到了5.69元一公斤,同比下跌58.05%。这种问题在农产品上很常见,包括中国很多产区的苹果和梨,年年丰收,却也库存滞销。主要原因是供过于求,库存导致价格出现断崖式的下跌。
究其原因,是农产品从源头到消费者手上的中间环节过多,从种植的农户、当地代办、商贩、批发市场、零售市场、消费者,每一个流通环节都消耗了一定的利润,这就是同样的大蒜收购可能不到1元/斤,超市售价却可以达到8元/斤的原因所在。
从另一方面来看,其实每个节点的流通规模都不大,但因为信息的不对称性,会造成局面的失衡,导致出现很大的问题。比如,今天A商贩买了很多,B商贩也买了很多,铺到批发市场,就会出现供大于求,开始出现跌价。当批发市场的价格开始跌的时候,对应到相应的产地,产地的收购商们就会开始压价,很显然农产品就会滞销,货品出现库存也就不足为奇,这不仅造成一定程度的品质受损,最终更是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体验与购物价格。
因为,整个中国的农产品在流通环节中缺乏大数据的支撑,每个流通的环节都很小,也很难去做数据的统计,所以稳定的供给和销售,对农户来说相当重要,当了解并且掌握了这些信息后,农户才可以大胆的去种植,有计划的去种植。
打通信息、缩短链路,拼多多推动农业结构性改革
拼多多联合创始人达达说,他们着手做的两件事就是:1,缩短链路;2,打通信息。
拼多多农产品销售的常态是,消费者在网上下订单,地头就会立马采摘,由供应商将这些产品运到分拣仓库,做简单的分拣、挑选和打包之后,当晚即选择相应的快递寄出,3-4天到达消费者手中。从整个运输过程来看,在流通中减少了中间环节,可以达到产品新鲜的效果,而且其中的环节利润都可以折价让农户和消费者享受优惠。
除此之外,拼多多是以消费者的定单量为依据,来决定产地的采摘和物流,这就是C2B的计划性工作。与传统商贩的通路模式也具有很大差别,拼多多的模式信息更加流畅,不像传统商贩的通路模式赚或者亏都充满不确定性。
在缩短链路、打通信息的举措下,截至2017年,拼多多投入34亿元的平台资源进行农产品推广,在730个国家级贫困县扶持起助农网店,年销售额超过310%,实现3倍到4倍的增长。更可喜的是,在拼多多平台上全国农户共销售183.4万吨农货,共计9亿多笔扶贫助农订单。
另外,2018年拼多多的目标是投入100亿的营销资源,在产地培养一万名新农人,去到500个产地,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实惠的农产品,为中国的农业发展贡献新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