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派气功

走近艺术经纪人孙冰飖:看见艺术作品中的真实世界

2019-11-30  本文已影响0人  海创人物汇

走近艺术经纪人孙冰飖:看见艺术作品中的真实世界

"

孙冰飖

轻藏圈创始人

学校:英国〡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

坐标:英国〡伦敦

行业:艺术从业者

"

文| 瑶酱

图| 孙冰飖

编辑| Lily

“8000万!”

一槌定音。2018年11月15日的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英国艺术家大卫·霍克尼的作品《艺术家肖像(泳池与两个人像)》落槌价为8000万美元,成交价为9031万美元,折合人民币6.26亿元,这样的成交价刷新了在世艺术家的最高拍卖纪录,但谁又能想到这幅天价画作早在1972年时,纽约的经销商只是以1.8万美元将它售出的呢?

纵然这一消息使得有人欢喜有人忧,孙冰飖听闻后并不感到意外,早在几年前她就预见到这位艺术大师其作品的潜在升值空间,惋惜的是年轻的她那时候人微言轻客户并没有采纳她的收藏建议,因为相较于梵高,莫奈、毕加索这类艺术家在国内的知名度,一些藏家在拍卖成交记录出来之前根本没有听过大卫·霍克尼的名字,即便他在欧美早已是家喻户晓的艺术家。

太多类似的情况让她觉得很遗憾,所以孙冰飖由衷的想以艺术经纪人这个身份,带领国内藏家摒弃固有的刻板收藏体系,丰富藏家对国内外艺术的认知,随时随地了解全球的世界艺术市场。

拍卖师:一位艺术少女的曲线追梦

自小孙冰飖就立志成为一名拍卖师。

很多人通过电影了解拍卖师都是《最佳出价》,关于那个拍卖师犀利的眼力和台上张弛有度的叫价留下深刻的印象:那种稳若泰山的气场、胸有成竹的台风、你来我往的周旋,当机立断的落锤......整个拍场的局面似乎尽在其掌控之中,用她自己的话说是“相当有范儿”。

然而那时的她对拍卖师这个职业认知还停留在很片面的层面,以为只要考到一张拍卖师的证书就万事大吉了,然而事情并非她想象的那样,在英国拍卖师是不需要证书,但是由资历很深或者拍卖行的主管级别担当,这就意味着她在伦敦所有学的艺术专业并不能给她带来任何好处。

作为一名传统意义上的艺术生,孙冰飖从初中到大学一直都在美术特长生,本科虽学习媒体设计专业,但大部分时间她都在校外实习,在画室教学生画画,进入公司做后期。

一次机缘巧合之下,她以5W的价格卖出了一位老师的画作,从中拿到了20%的佣金,还没毕业的她握着这笔“巨款”,看到的不止是艺术作品自身的魅力,还有艺术市场一片光明的前景,从那一刻起她想真正跻身于艺术行业,但当时国内对于艺术经纪人的地位并不明确并没有相关专业系统的学习,所以她选择了出国留学。在以“可以先以艺术经纪人为从业目标,待累积了足够知识储备和行业经验后,当一名掌控全场的拍卖师”。将艺术事业作为毕生的事业目标为之而努力。

这个“曲线追梦”的计划遇到的第一个阻碍在于国内并没有和“艺术经纪人”相关的专业和学校,恰逢她想出国的打算早已有之,有了明确的目标之后,“留学”这件事终于排上了日程。这个特立独行的姑娘拎着行李箱去伦敦疯玩了一圈,顺带亲身参与了整个留学的申请流程,录取这件事尘埃落定之后,她才告知了父母自己将要去留学的决定。

孙冰飖的“艺术管理”专业录取通知来自于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它又名“金匠学院”,这个学校虽在国内没有什么知名度,实则是英国顶尖的艺术类院校,例如新一代英国艺术家中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达明·赫斯特、2003年以电影《为奴十二年》摘取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导演史蒂夫·麦奎因等诸多知名艺术家都出身与此。最令孙冰飖心动的是,现如今在欧洲名声响亮的艺术经纪人、策展艺术家都是从金匠学院的校门走出去的。

谈及那段留学生活,她笑称自己是一个“瑟瑟发抖的学渣”,之前学习的媒体设计专业和现在的艺术管理专业,虽同属艺术,却是殊途。相对更熟悉脚本、分镜的她在被问道“喜欢的艺术家”时,也只能说出梵高、莫奈的名字,艺术史领域的知识完全空白,对其他同学口中的艺术家更加闻所未闻。

幸而学校十分注重艺术理论的教授,尤其强调自由的表达,手把手把这个对艺术领域门外徘徊的姑娘领进了真正的艺术圣殿,“那时候课堂上老师会帮我们打开原有的固化思维,他不会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看待或者怎样去表达,而是带我们看很多艺术作品,让我们表达自己的艺术观点。这是国外和国内教育的最大的区别,它教会了我怎样客观的思考。”

自由民主、天马行空的艺术之风弥漫在金匠学院校园的各个角落,不论是24小时不关门的图书馆,还是身着奇装异服的同学们,或是在课堂上讨论频次相当之高的国际政治问题、以及课程内容里关于欧洲启蒙运动以后的思想家、哲学家、各种艺术理论的深入讲授,无一不启发着孙冰飖的思辨能力和艺术灵感,在艺术领域从入门到精通的过程中,她学会的最重要的事情在于树立了全球性眼光,以此平等看待人类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地区、不同社会阶层的各种艺术,并领悟到艺术表象背后的真谛和启迪。

与佳士得艺术学院伦敦负责人合影

创业:专攻信息普及的学院派艺术经纪人

如今的孙冰飖作为收藏圈内小有名气的艺术经纪人,游走在艺术藏家与藏品之间如鱼得水,但光鲜亮丽的光环下隐藏着更多不为人知的勤勉岁月。比起刚被录取进金匠学院时信誓旦旦的理想,创业期间无数个辗转反侧的夜晚都在提醒她这一行业的心酸。

一方面普罗大众对“艺术经纪人”的偏见根深蒂固,多数人都认为这个职业没有专业性,只是忽悠别人买东西的,然而只有行内人最是清楚,只有专业的艺术管理人才知道要怎样经营一个画廊、怎样经营艺术事业。另一方面,艺术行业里的竞争意识比其他行业强很多,极看重打造个人品牌和个人影响力,因为错失任何一个偶然的藏家都意味着丢掉了一段可以长期合作的客户关系。

孙冰飖的创业决定并非一时兴起。研究生毕业时的她曾苦于国内那几年经济形势和艺术氛围不佳,经营过咖啡店和花店,也试图在上海找一份专业相关的工作,均以失望而告终,“那时候国内的艺术市场比较乱,艺术行业没有那么高的透明度”,就像她当时找到的一家拍卖行,操作不规范也不透明,用她自己的话说“就像是在骗钱”,她去的另一家所谓的艺术电商,则试图混淆艺术品与工艺品的概念,卖些跟艺术完全不搭边东西。

失落之下,她干脆自己创办了一家公司,除了经营艺术品买卖创立公众号ArtLinks,也想让国内藏家与国际上正在进行时的艺术市场接轨,减少中间的信息差,让他们在艺术品的选择上和投资方面更直接地受益。

点开她的公众号「ArtLinks」,就像进入了一个艺术轻殿堂,满满都是各类艺术资讯,其中囊括了东西方不同时期的100位艺术大师的生平经历、风格特点、代表作品的简介,还有每周实时更新的艺术资讯,比如国际重大展会的预告、顶级拍卖市场的前十艺术家排名、一段时期内某类艺术品的成交额分析......

从当初的“学渣”到现在对艺术理论的信手拈来、旁征博引,这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也是孙冰飖自我沉淀的过程,而她在“学院派”艺术经纪人的路上越走越远,正是看到了国内人们对艺术认知的缺失,“国内很多人只知道艺术家的名字,却不知道艺术家有什么作品,也可能只知道某些知名的作品,却不了解这类艺术家的成长、心路历程是什么样,直到梵高的电影出来了以后国内人们才理解了梵高的一生,但是国外每个人都知道梵高的经历和故事。”

同时,孙冰飖希望藏家除了关注国内市场,也要知道国际市场正在发生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看清当下真实运作的艺术世界。

艺术收藏在国内而言业已成为新兴的趋势,为艺术品投资也是一种保值的投资方式和资产配置方式。近年来,从国际艺术收藏市场来看,国内藏家不断成熟,除了藏家自己的收藏体系和收藏脉络越来越清晰之外,还要归功于他们背后的艺术经纪人的负责,藏家的每个艺术投资决定都需要艺术经纪人专业、理性的判断,而准确预估哪些艺术家及其作品可能会有升值空间,是证明艺术经纪人能力的软性标准。

正如孙冰飖几年前就预见到了大卫·霍克尼的市场升值潜质,在公众号专门推文关于他的个人简介及作品分析,但这般的先知能力绝不是单单源于直觉,而是基于背后周密的调查和分析,“预估时需要研究这位艺术家的作品都在哪些展会、艺术馆出现过,还要看他当前的市价,梳理他的历史背景和生平经历”。她每年都要去欧美参加各大知名艺术展和艺博会,足迹遍布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德国 美国等多个国家。

孙冰飖认为,“艺术收藏带来的不仅是财富升值,它带来的心灵满足才是更重要的,艺术品是人内心所需的反射,不同时间看到同一副作品都会有不同的心境”。

但艺术品投资作为一类长线投资,可能三五年内都不会有明显的涨幅,甚至可能要十年以后才具有稳定的变现的能力,这个判断过程中藏家的眼光和眼界至关重要。为避免藏家盲目跟风、孙冰飖开展了艺术游学等的项目,创立了名为“轻藏圈”的新晋藏家俱乐部,实际是带领她的藏家俱乐部会员有目的性地去全世界看展。

“国外每个艺博会都会有不一样的风格,我会在里面给他们做一个系统的讲解,让他们什么样的艺术家是好的、什么样的艺术作品是好的,这其实是一个培养藏家的过程,更重要的在于培养他们的收藏喜好,让他们除了知名的艺术家,也能根据自己喜好品味去挖掘其他有潜质的艺术家。”

纵然创业几年来,孙冰飖已经是拿着VIP PASS、穿梭在国内外各大艺博会之间的艺术经纪人,她仍深觉自己的资历尚浅,也并未忘怀自己年少的职业理想,“其实我一直想做的一名拍卖师,这是我做艺术的初衷,我在一步一步往自己既定的那个方向去努力。在这个累积的过程,无论是我梳理艺术家的资料、还是做艺术经纪人,都会让我同藏家交流时更有底气,我希望经过这段磨砺,以后能成为资历较深、经验丰富的拍卖师。”

浅谈:看见艺术作品中的真实世界

艺术作品是用感性的艺术形式去显现真实,比起它的表象,其背后呐喊的声音往往更加引人深思。

正如孙冰飖站在卡塞尔文献展名为realnazi的作品面前,满心满眼都是震撼:一整面墙贴满了纳粹的照片,希特勒的照片在最中心,被打上了一个大大的红叉。那段弥漫着残酷硝烟的历史以另一种方式展现在人们眼前,没有生于那个时代的人们只能从历史课本中浅薄地了解到它,而这面墙的照片警醒着世人,原来有这么多人曾真实参与进那片黑暗,“这幅作品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当一个民族想要扼杀另一个民族的时候,人性是有多么丑陋。”孙冰飖如是说。她经由艺术更深刻地去了解世界上有什么、发生了什么,她从艺术作品中看到的世界并不是当下发生的世界。

黑格尔曾说“人类不会从历史中得到教训,只会不停地重复历史”。当下世界的政治冲突、战争动乱,无不是那段充满血泪的历史重演。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最直接、最真实的表达情感的方式,他们通过作品直接抒发自己对世界的认知,以另一种方式完成了对社会和历史的记录,但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却不会随着时间凋零和消逝,我喜欢艺术作品给我带来血脉喷张、毛孔竖立的感觉 ”。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