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导大师有无造访庐山?(下) - 草稿
“有关善导大师寻访庐山的记载,只有宋代的王古居士所写的《新修往生传》下卷之《善道传》。”这部传记是在公元1084年写的,也就是善导大师圆寂四百多年之后。
“其文说‘欣慧远法师胜躅,遂往庐山,观其遗范,乃豁然增思’”,善导大师欣慕慧远大师殊胜的事迹,就到庐山瞻仰;然后受到一种加持、感应,突然之间思路开了。
不过,“在这之前的任何有关传记全无记载。因此,所谓善导大师寻访庐山一事,在史实上可信性很薄弱。这或许是在中唐以后,净土行者对慧远大师的崇拜逐渐扩大,因而善意地拉近慧远流与善导流所产生。”这是有可能的。
因为慧远大师很受崇敬,善导大师更不用说了,如果这两位净土宗祖师有某种联系,那也是美谈佳话——可能存在这种情况。但具体情形究竟如何,因为历史很久远,难以考证。
从史料分析来看,善导大师和庐山没有渊源关系。
再看可靠的传记。善导大师传记最可靠的,是与善导大师同时代的道宣大师写的《续高僧传》之《善导传》,以及时代相近的少康大师写的《瑞应删传》。
道宣大师写《续高僧传》的时候,善导大师还在世,这两位大师有重叠性,道宣大师比善导大师长十几岁。
写《瑞应删传》的少康大师离善导大师比较近,几乎是同时代的,仅相差几十年,史实可信性也非常高。
《续高僧传》记载:“近有山僧善导者,周游寰寓,求访道津;行至西河,遇道绰禅师,唯行念佛弥陀净业。”西河就是山西境内。善导大师这一法脉的渊源关系,是遇到了道绰大师而专修念佛。
“既入京师广行此化,写《弥陀经》数万卷,士女奉者,其数无量”,道绰大师圆寂后,善导和尚又回到京师,京师就是当时的长安城。
道宣律师写《续高僧传》时,善导大师三十几岁,那时善导大师回到长安城也就几年时间,这几年教化状况怎么样呢?写《弥陀经》已经数万卷,士女信奉的不可胜数。
《瑞应删传》记载:“唐朝善导禅师,姓朱,泗州人也。”泗州是安徽泗县。
“少出家,时见西方变相,叹曰:‘何当托质莲台,栖神净土。’”这是说善导大师对净土的发心渊源:少年出家,看见西方变相图,就触发了内心的善根和往生西方的愿心。
“托质莲台”就是莲花化生,善导大师感叹:“如能在莲花台中神栖净土,那就满我的愿心了。”
“及受具戒,妙开律师,共看《观经》。”一般古人受具足戒是在二十岁,大师那时和妙开律师共看《观经》,“悲喜交叹,乃曰:‘修余行业,迂僻难成;唯此观门,定超生死!’遂至绰禅师所”,这写得更清晰了,是有证人的——和妙开律师一起,年龄、时间段、在哪种环境情况下都写得很清楚。
善导大师的净土因缘,一是西方变相图,再就是一部经典——《观经》。而道绰大师一生讲《观经》两百部,善导大师看到《观经》后很感动,知道有位大师在讲《观经》,是那个时代的净土宗高僧,很显然要去拜访道绰大师。
而且,在善导大师的著作中,开创净土宗的根本教典也是《观经疏》,他和《观经》的因缘特别深。
善导大师法脉的传承关系,从经典讲,直接依从《观经》;从人师相传讲,依从昙鸾、道绰。
净宗法师《净土宗概论讲记》
(未完待续)
善导大师有无造访庐山?(下) - 草稿 善导大师有无造访庐山?(下) - 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