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华夏神话
我们在现代科技文明的基础上传承中国神话,绝不是要推崇其中迷信虚妄的糟粕,而是要在承认其虚构杜撰的前提下,取其流贯古今、延亘四海的民族凝聚力,气象万千、辉煌华曜的艺术创造性,发挥其作为精神养料的哺育作用。
因如今世界话语权由欧美主导,故在国际上更受推崇的神话体系为被西方文明奉为渊源的希腊-罗马神话;发源于地中海东岸、东南岸的新月沃土且与古代欧洲深入融合或交往甚密的希伯来/犹太-基督教神话、古埃及神话、古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作为西方文明构成部分且为日耳曼民族代表神话的北欧神话等。
中华民族所创造的神话气贯长虹、宏伟壮丽,绝不亚于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其他任何神话。这不但是人类精神文明、华夏共同记忆的重要构成部分,亦有潜力成为当代无数艺术巨制、文化产品的灵感源泉,因其浩瀚广博、磅礴宏阔,素材可谓取之不尽。这是一条纵贯千年的文化脉络,我们也应将其不断延续下去,并使其焕发新的活力。
被誉为“系统研究中国神话第一人”的袁珂先生提出了一种“广义神话”论,认为神话并不局限于原始氏族社会至奴隶制社会初期,而后世创造的新神话、道家仙话、关于历史人物具有神话色彩的传说等皆属于神话的范畴。
不过,与希腊神话集中见于荷马(Ὅμηρος)的《伊利亚特》(Ἰλιάς)及《奥德赛》(Ὀδύσσεια)与赫西俄德(Ἡσίοδος)的《神谱》(Θεογονία)及《工作与时日》(Ἔργα καὶ Ἡμέραι)不同的是,华夏神话星散在浩如烟海的诸多书籍中。
大略说来,成书于先秦的《山海经》《楚辞》《诗经》《庄子》《列子》《穆天子传》《吕氏春秋》《世本》《太公金匮》,秦汉的《淮南子》《海内十洲记》《神异经》《洞冥记》《龙鱼河图》《河图括地象》《遁甲开山图》《列仙传》《神仙传》,魏晋的《搜神记》《搜神后记》《博物志》《述异记》《拾遗记》《三五历纪》等书中皆有丰富浩繁的神话材料。
此外,《尚书》《逸周书》《左传》《国语》《史记》《孟子》《墨子》《晏子春秋》《韩非子》《管子》《水经注》《六韬》《吴越春秋》《越绝书》《蜀王本纪》《华阳国志》《西京杂记》等书中也有若干神话材料的留存。
女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