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吧】又是一周终了时【2】
又是一周终了时【2】
文/尘一粒
这是个忙碌的一周!先是星期二上了一节公开课,然后星期三到市里参加了一整天的“共沐书香”教研活动,还有星期四在教育局参加人大“关于人才流动管理”的调研会,就在昨天校长拉着教室里的孩子到镇上参加春季运动会。孩子们察觉到我最近的忙碌,昨天两位小女生塞给我两封信,一个劝我不要批改作业太晚,一个转达同学们在一起聊天的内容“吴老师你这几天辛苦了!”心里暖暖的~
图片发自:尘一粒忙碌归忙碌,成长是一刻都不能停止的。3月25日那天我告诉自己:“本打算今天把《教学勇气》结束掉,可惜我连摸他都没有摸!”《教学勇气》这本书我读了太长时间,从3月12日就翻开这本书,可是25日还没有读完,足足费了半个月,15天!如此蜗行,是与“快速成长”背道而驰的!所有那晚我逼自己“明天是这本书的最后期限了,再不读完就罚自己一周不读书,难受死自己!”是的,让我一周不摸书,我会难受死掉的,世界上与我而言没有比这更残酷的惩罚了!26号那天,还好我把这本书读了下来。这本书读得虽慢,但收获还是蛮大的,这个我在上周已经记录过了。
27日,我翻开了《阅读教学教什么》这本书,刚看看了扉页竟然没有写下打开这本书的日期!《阅读教学教什么》这本书,之前刚拿到这本书我翻了翻,这周算是用心细啃了,很是喜欢。喜欢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发现曾经自己的教学都是错误的,而且现在很多老师的教学依然继续延续这这种错误的方式。
图片发自:尘一粒一直以来,我不喜欢上公开课或者是参加优质课,一方面是自己文本解读的能力不够,另一方面不喜欢那种略有表演的风韵,我希望能够真实的存在,那种生命在场的状态。读《阅读教学教什么》就是这种鲜活生命存在的课堂!尤其是关于文本解读的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解读文本时应该有三种身份——常态读者;研究者和作为语文教师。所谓的常态读者就是一般的读者,从常态的角度去理解、去感受;所谓的研究者就是对文本的理智分析;作为语文教师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什么地方学生读得懂,什么地方读不懂,什么地方能感受的到,什么地方不能感受到……教师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目前读这本书,基本是每天一章节,很是有味道。
《阅读教学教什么》这本书的主编是王荣生教授,我又翻箱倒柜找出他的《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一书,争取每天观一则课例。
图片发自:尘一粒就个人本周总体而言,时间节点不是特别精确,时间利用效率不高,尤其是不在学校的日子。出门路上费时间,参加活动、参加会议于我而言意义不大,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费时间。尽管在喜马拉雅上听书,但总觉得这块时间花的有所不值!
学习如此,健身一如既往地仰卧起坐100个。昨天看到沈老师转发的健身动作,尤其是标题《腰越粗 命越短》,我就是个腰很粗的!之所以坚持坐仰卧起坐,就是想把肚子上的肉甩掉,可是却一直没甩掉。平时我吃饭也不多,每天跟同事刘老师一起吃饭,她吃的都比我多。锻炼自打卡以来,一直坚持着,可是我还是阻挡不了肉肉附体。是不是自己的运动量不够?100个仰卧起坐太少了,应该增加自己的运动量!肚子上长肉的原因还在于每天的午休,差不多12点46分吃过午饭,吃过后我就得立刻躺下,否则耽误1:30下去看自习。如果不休息,一天的节奏也就全都乱了!
突然觉得,这可真是个大问题!休息不好打破平衡,但选择休息又损害健康。关键的因素就在于时间的节点——1:30的自习。去年以来,甚至更要,早晨7:30开始自习,上午加自习5节课,下午1:30开始上两节自习,加正课计4节,全天是9节课!说实话,我一直对此都很抵触!不是因为个人工作不负责任,不是因为个人不爱乡村教育,更不是不心爱自己教室里的孩子,我只是不禁要问这真的是为了孩子吗?!我的脑海又浮现茅卫东那句经典语录“因为爱孩子所以恨教育”!还有前几天听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丁道勇老师的讲座“学校,是给人希望的地方,也是令人绝望之地!”“学校能给人前途,也能让人无路可走!”可是,学校哪里还是学校,明明是监狱!老师哪里还是老师,明明是狱警!这看似对孩子的教育,而实际上是戕害!遇到这样的事情又该怎么办呢?
【本是写成长群的个人成长,却又添了几句牢骚语。越发觉得自己真的更需要成长,迫切的成长,唯如此才能对得起昨天孩子送给我的“慰问信”,才有可能让教室里的孩子更健康的成长,才有可能让自己的孩子更健康的成长。】
2018年3月31日 06:52 07:14(修)
图片发自:尘一粒 图片发自:尘一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