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读《随园诗话》(682·上)

2022-05-22  本文已影响0人  真老实人_425a

【原书补遗卷一·二八】

山阴胡天游稚威,以旷代才,受知于大宗伯任香谷先生。其待之之厚,不亚于令狐相公之待玉溪生也。馆于其家。八月五日,宗伯指庭前蒲萄曰:“彼实垂垂矣。若能以‘侪’、‘淮’险韵,刻划其状,当令某伶进酒为欢。”稚威刻烛二寸,成四十韵。其警句云:“一树微藏晓,添幽得小斋。藤高屋起,缚架碧霄排。翻水层筛网,行天爪掷钗。枚惊千钉错,结古百绳偕。见拟通身胆,环雕出目蛙。巧悬沤泡住,危累弹丸佳。多觉欺邻枣,贫犹敌庾鲑。粉粘云母腻,光逼水晶揩。软谢金刀切,津宜贝齿。人窥雨余馆,凉破日斜阶。寒别关门远,肥怜壤性乖。岂知根入塞,不比橘踰淮。”一时传诵。

山阴,浙江绍兴古县名。秦朝始设,得名于南部的会稽山,为会稽郡二十六县之一。东汉时期,会稽郡以钱塘江为界分为吴郡和会稽郡,山阴县成为新的会稽郡的首县。六朝时期,随着中原人士大量南迁,山阴县人口众多,在陈永定年间,分为西部的山阴县和东部的会稽县,二县同城而治,同为会稽郡首县。此后又同为越州(唐、北宋)、绍兴府(南宋、明、清)首县。山阴、会稽两县在绍兴府城内的分界线是纵贯府城南北的府河,南起植利门(南门),北到昌安门。河西为山阴县,河东为会稽县。民国元年(1912年),并山阴、会稽为绍兴县。

胡天游,(1696年—1758年),清代骈文家、诗人。一名骙,一度改姓方,字云持,又字稚威,号松竹主人,又号傲轩。山阴(今浙江绍兴)张家溇人。雍正七年(1729年)副贡,乾隆元年(1736年)举博学鸿词,补试因病作罢;乾隆十四年(1749年)举经学,又因病再罢。后客死山西。善作骈体文。代表作有《大夫文种庙铭》、《逊国名臣赞序》、《柯西石宕记》等。诗学韩愈、孟郊,奇情逸藻,才学相济。五古《烈女李三行》,长达625韵,堪称名篇。

宗伯,中国古代官名。西周置,位次三公,为六卿之一,掌邦礼。《周礼》谓为春官,设大宗伯,卿一人,以小宗伯为副,所属有肆师、大司乐、大祝、大吏等官。辅佐天子掌管宗室之事,掌对天神祖先的祭礼,并掌宗庙中和宗族内各种礼仪。西周时称为大宗,《尚书·顾命》以大保、大史、大宗并列,大宗或称上宗,为相礼之官。《礼记·典礼》以大宗为天官六大之一。春秋时鲁国设有宗伯。《左传·文公二年》:“于是夏父弗忌为宗伯”。杜预注:“宗伯,掌宗庙昭穆之礼”。晋、宋、郑等国设有宗或宗人。后世以大宗伯为礼部尚书的别称。礼部侍郎称少宗伯。

任香谷,即任兰枝,(1677年—1746年),字香谷,一字随斋,清江南溧阳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榜眼,授编修。雍正元年(1723年),命直南书房。累迁内阁学士。五年(1727年),与安南定界,偕左副都御史杭奕禄赍诏宣谕。使还,迁兵部侍郎。上命去江西办理南昌总兵陈玉章侵饷案。调吏部。乾隆即位,命充世宗实录总裁。擢礼部尚书,历户、兵、工部,复调礼部。十年(1745年),以老致仕。十一年(1746年),卒。著有《见南诗集》二卷、《见南文集》二卷。

令狐相公之待玉溪生。令狐相公,指令狐楚。玉溪生,即李商隐。李商隐,字义山,河南荥阳人,祖籍怀州河内(今焦作沁阳)。尽管他自称王孙,是李唐宗室支系,但家道早已中落,家境贫寒。据《旧唐书·李商隐传》记载,李商隐“幼能为文”,十分聪慧。少年时期就“佣书贩舂”,担起了养家糊口的重任,直到20岁结识令狐楚,他的生活才有了转机。令狐楚既是朝廷重臣,又是文坛宗主、骈文大家。唐宪宗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他镇守河阳,“年才及弱冠”的李商隐前去拜谒,两人遂成师生。惜才的令狐楚对李商隐十分欣赏,像慈父一样照顾他,还让他跟自己的儿子一起读书。数年后,令狐楚调任东都留守、河南尹,李商隐也随同到了洛阳,开始接受官场历练,并受到令狐楚的重用。用李商隐自己的话说,就是“受知于洛阳之初”。

蒲萄,即葡萄。古文中有此名词,非刊刻错误。

孥,音nú。释义:1、子女,亦指妻子和儿女:妻孥。孥稚(指儿童)。宋·秦观《赠张潜道》:“独携三尺琴,笑别妻与孥。”《孟子·梁惠王》:“泽梁无禁,罪人不孥。”2、通“奴”。奴婢,奴仆。《书·甘誓》:“予则孥戮汝。”

“孥藤”的辨析:“孥藤高屋起,缚架碧霄排。”这两句诗描绘的是葡萄藤状况。根据孥字的解释,孥藤二字连在一起,牵强的解释就是“葡萄藤的嫩枝芽”,但此二字与下句的“缚架”是不对偶的。我猜测,应该是“挈藤高屋起”,挈,《说文》:挈,县(悬)持也。《广雅》:挈,提也。挈的意思是提起、举起。这样,“挈藤”与“缚架”二字对偶,在诗句表达的意思上也容易说通与理解。

出目,意思是眼珠鼓出来。此处“见拟通身胆,环雕出目蛙”一联,是对葡萄的形容。词典上“出目”一词,仅仅解释为戏目,是由于简化字而引起的遗漏。“出”字本无简繁之分,但在戏剧中,被用作量词,表示传奇的一回、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常说的“一出戏”就是这个意思。但在汉字中,这个义项本来写成“齣”,而这个“齣”字简化成了“出”,所以,古代的“齣目”相应简化成了“出目”,于是,“出目”就解释成了戏目。而把原本的“出目”的意思给遗漏了。

庾鲑,音yǔ guī,意思是喻贫苦生活。《南齐书·庾杲之传》:“(庾杲之)清贫自业,食唯有韮葅、生韮杂菜,或戏之曰:‘谁谓庾郎贫,食鲑常有二十七种。’言三九也。”因以“庾鲑”喻贫苦生活。

金刀,音jīn dāo,释义:1、金和刀。两种古代货币,泛指货币。《汉书·食货志上》:“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颜师古注:“金谓五色之金也……刀谓钱币也。”唐·孟郊《投所知》诗:“且将食蘗劳,酬之作金刀。”2、“刘”字为卯、金、刀合成,故用以代指“刘”姓。《汉书·王莽传中》:“夫‘刘’之为字,卯、金、刀也。”唐·李商隐《武侯庙古柏》诗:“玉垒经纶远,金刀历数终。”3、剪子。唐·白居易《题令狐家木兰花》诗:“腻如玉指涂朱粉,光似金刀剪紫霞。”唐·李远《剪綵》诗:“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元·赵孟頫《题<耕织图>》诗之十五:“婉孌闺中女,素手握金刀。”4武器。指刀剑。唐·王昌龄《出塞》诗之二:“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乾。”

湝,音jiē,释义:(湝湝)形容水流动。

橘踰淮,典故:橘逾淮为枳。踰,音yú,释义:越过、超过。同“逾”。《周礼·冬官·考工记》:“橘踰淮而北为枳,鸜鹆不踰济,貉踰汶则死。此地气然也。”本条诗话中“岂知根入塞,不比橘踰淮”,意思是葡萄由西域传入中原后,并未像南方的柑橘移植到淮河以北后成为枳树。

(因为本条诗话记载了三首长诗,注释内容较多,故分上、中、下三次发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