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文物通

2020-04-20  本文已影响0人  红小简

龙岗区概况

龙岗区位于深圳市东北部,东邻坪山区,南连罗湖区、盐田区,西接龙华区,北靠惠州市、东莞市,地形东北高、西南低,地势属低山丘陵区。地处亚热带东部,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天气温暖,年平均气温为23.7度。龙岗辖区总面积388.21平方公里,下辖11个街道、111个社区。全区实有人口500多万人。

龙岗是深圳的行政大区和产业大区,是一座山环水润的创新创业之城。2019年,龙岗区工业指标实现逆势上扬蝉联全国工业百强区第一。全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00 亿元,增长7.7%左右。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0.3%;全年进出口总额3715.4亿元,实现正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1.24亿元,增长6.8%;工业投资180亿元,增长5%,总量排名全市第三。

当前,龙岗区深入实施“双核引领、多轮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六个高地”[创新高地、产业高地、文化高地、共享高地、生态高地、民生高地],加快推动龙岗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勇当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排头兵,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的高水平深圳东部中心。龙岗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积极打造具有“国际视野、岭南风格、深圳精神、客家特色”的深圳东部文体赛事高地、文体产业重地、文体惠民福地、休闲旅游旺地。

龙岗区不可移动文物现状与发展

龙岗是深圳最大的客家聚居区,在历史上属于移民城区,是古南越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移民文化、海洋文化、西方文化等文化的交融和同化地区。原居住民系以客家人为主,本地方言以龙岗客家话为主。客家人迁入龙岗大概分为宋末元初、明朝时期、清康熙八年(1669年)至鸦片战争前三个历史时期。在社会生活中,客家文化、广府文化、南洋文化在龙岗相互交融,广府人、客家人和华人华侨等逐步创造出富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和民间风俗,以及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龙岗区的地上文物多为明清至民国时期。从总体来看,整个龙岗区的地上文物大部分为宅第民居,也有一定数量的宗教建筑、学校等公共建筑。包括客家围屋、广府围村、炮楼院、学校、宗教建筑、圩市等六种形式。截止2020年初,龙岗区现存不可移动文物共196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180处。在不可移动文物中,古遗址12处,古墓葬3处,古建筑106处,近现代代表性建筑75处。可以说,龙岗是一座名符其实的“文物大区”。

2015年以来,龙岗区坚持在政策规范下不断探索创新,在全省率先出台了《龙岗区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管理办法(试行)》及其配套文件等政策措施,并于2018年4月进行了修订。2019年11月19日,龙岗区政府出台了《龙岗区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管理办法(修订版)》,获得了深圳市文体旅游工作创新奖。2020年2月26日,龙岗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出台《龙岗区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管理办法(修订版)》5个配套文件,突出加强规范文物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的工作流程,有力保障了《管理办法》的落地性。

龙岗区出台的系列政策及措施,具有鲜明的引领和导向作用,为破解制约文物工作的难题提供了路径选择,为私有产权文物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补充了政策的空白。截至目前,全区已立项的文物保护工程总投资超过10亿元,有力支撑了以鹤湖新居、茂盛世居为代表的一批古民居活化利用。

当前,龙岗区已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文物保护格局,建成“五位一体”(制度建设、安全保障、提升等级、保护工程、活化利用)的文物保护工作体系,引导不可移动文物走向社会,发挥其应有的文化教育社会功能和社会效益。

未来,龙岗区采取“文物+非遗文化”、“文物+创意文化”、“文物+旅游文化”等模式,将建筑类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合理利用的实施途径分为“政府主导型”、“城市更新型”和“自主利用型”三类,向社会打包推荐一批潜力较大的不可移动文物,让文物“活”起来。文物保护工作的落实,除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外,文物由于自身丰富的文化内涵,将不断提升龙岗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文化软实力。可以说,一幅现代化城市与历史文物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在龙岗快速展开。


龙岗区不可移动文物地图


活化利用古民居推介

正埔岭

正埔岭位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南联社区向前村,由清乾隆年间潮源公所建,坐北朝南。面宽约100米,进深约52.5米,建筑占地面积7221.49平方米。现为三堂、四横、一围龙带一倒座,五角楼的建筑。先建围龙屋再建四横屋,两侧二横组成五套“斗廊式”单元房,前面建一倒座与横屋相接,倒座与原围龙屋的堂横屋以天街相隔,倒座高二层、三座门。均由三合土夯筑而成,围前有禾坪与月池。正埔岭是龙岗区保存为数不多的围龙屋,对研究本地区客家民居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价值。2016年6月,由龙岗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划定,具体详见区划图。保护范围面积:9298.32平方米。

建设控制范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划定,具体详见区划图。建控范围面积:14701.25平方米。

梅冈世居

梅冈世居位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龙岗社区杨梅岗村,正面朝北偏东25度,建于清乾隆43年。占地面积6309.05平方米,面阔63.2米,进深57.5米。该建筑为三堂两横加外围,倒座布局。前有月池禾秤,月池宽67.5米,最大垂直距离26米,与建筑之间距离为11米。正面开三门,左右两门已堵,正门为石拱券门,门额石匾书“梅岗世居”四字,祠堂为三堂五开间,梁架结构为穿斗式和抬梁式相结合。除两个角楼未完工外,其余五个角楼保存完整。平面呈长方形,高三层歇山顶,船形脊,各层有射击孔,第三层开两门。各角楼间有走马廊相连,因前围完工,可与之相通,两侧围屋因财力问题末及建成 ,因而无法相通。梅冈世居对研究客家民居有重要价值。2016年6月,由龙岗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具体详见区划图,面积为8133.31平方米。

建设控制地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定,具体详见区划图,面积为11682.59平方米。

吉坑世居

吉坑世居位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六联社区吉坑居民小组,朝向南偏西45度,建于清道光甲申年(1824)。面宽98米,进深46米,建筑占地面积有6690平方米。平面布局为三堂两横四角楼一望楼结构,前有倒座、禾坪和月池等。门额阳刻“吉坑世居”,一进有天街,角楼高三层,当心间为萧氏宗祠,三进两天井结构,门前铺设条石板路,有石檐柱,中堂上有“庸和堂,武监生萧润邦庠生煌昭建立,道光甲申年造”木匾,萧氏祖堂神龛上有对联为“由揭阳迁归邑百世流芳思祖德,居泮浪建吉坑四坤胎裔念宗功”。望楼高两层,两边有封火墙,围屋为夯土围墙高5米,石、砖木结构,尖山式灰瓦顶,船型屋脊,是一处典型的清代四角楼客家围屋。现整体保存较好。2012年5月,由龙岗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自吉坑世居建筑(禾坪和月池)外墙向四周外延6米,根据现状道路和建筑,保护范围有所调整,面积10930.5平方米。

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向四周处延30米,根据现状道路、建筑和法定图则,建设控制地带的范围有所调整,面积17574平方米。

龙岗龙塘世居

龙岗龙塘世居位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龙岗社区福和老屋村,刘氏族人建于清代晚期。正门朝南偏东20度,面阔40米,进深44米,占地面积1837平方米,建筑面积1351平方米。正门额书“龙塘世居”,建筑整体布局为三堂两横,四角楼、一围、伸手屋带照墙。西边角楼已倒,其它三个角楼保存尚好,以祠堂为中心,左右两横屋三合土墙,硬山顶,覆小青瓦,带阁楼。整体布局尚存,对研究本地区客家民居有重要价值。

七星世居

七星世居位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五联社区竹头背村,清代时期建筑。坐北朝南,通面阔110米,进深55米,建筑占地面积5638.5平方米。为三堂四横四角楼带一望楼布局。正面开一门,额书“七星世居”。祠堂位于中心,单间三进。四角楼仅存三座,高三层,瓦坡腰檐式,四面开窗。望楼位于后围外九米处,占地面积243米,瓦坡腰檐顶。禾坪上有一旗杆石,月池尚存,整座建筑从前至后,步步高起,利于排水,也有步步高升吉祥之意。东面外围边另建几排屋,有一大门书“凉勋门”。整体布局因望楼的位置偏于围后而呈曲尺形,对研究客家民居的形制布局有重要价值。

官新合围屋

官新合围屋位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盛平社区官新合村,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由内外两围环套而成。朝向正南,通面阔87.3米,进深70米。月池宽80余米,最大垂直距离约32米,禾坪宽12米。建筑占地面积约6033平方米。中心是官氏公共场所,俗称“三厅房”,保存基本完整。内围部分房屋倒塌。内、外围四角均建角楼,平面呈长方形,高三层,均由三合土夯筑而成。官新合围屋是龙岗地区典型的客家围屋之一。

环水楼

环水楼位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宝龙街道龙东社区兰三村。正门南偏西40度,通面阔55米,进深58米,占地面积3826.4平方米。清末时期建筑,整体布局为三堂两横四角楼带一倒座和伸手屋,角楼现存三座。环水楼是叶氏族人从淡水沙坑迁藉于此,已有100多年历史,叶氏后代在清代出过三位进士。正门额书“环水楼”。横屋高两层、角楼高三层,都是硬山顶,承重墙以三合土,泥砖为主。祠堂面阔三间三进,屋檐下有木雕。中堂台阶较高,门额书“岁进士”,同治十二年癸酉加授翰林院,屏门扁额书“岁进士”光绪二年。角楼平面呈正方形,四面开有小窗和射击孔,月池位于正门前11米处,已填了一半。月池右侧有一外门楼,门额书“仁兴门”,西边有一口古井,水质已污染,整体布局尚可。

阳和世居

阳和世居位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宝龙街道同乐社区阳和浪村,晚清建筑。正门朝西北,面阔约55米,进深约50米,占地面积2779.5平方米。为三堂两横四角楼一望楼带走马廊布局,土木结构。前部是围墙无围屋,左右围仍完整,后围剩一大半。南边横屋尚存,北边已倒,月池已填平。正面开三门,正门为石拱券门,门楣书“阳和世居”四字。祠堂为三开间三进,中堂前后出廊,穿斗与抬梁相结合梁架,方石柱,迎门上书“福禄寿”。角楼高三层,平面呈方形,歇山顶,船形脊,每层开窗及射击孔。南北侧顶层开小门,东西之间有走马廊。总体结构基本保持原貌,祠堂于2003年重修过,保存较好。

璇庆新居

璇庆新居位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宝龙街道龙东社区沙背坜村,正门朝南,通面阔55米,进深40米,占地面积约为2057平方米。建于民国时期,整体布局为三堂两横带四角楼结构,现存两角楼。正面开三门,正门额书“璇庆新居”四字,祠堂为三进式,中堂梁架是穿斗式和抬梁式相结合,屋檐有木雕、灰雕,装饰精美。横屋高两层,砖木结构,硬山顶。角楼高三层,顶部有灰塑,四面开有小窗和射击孔,整体保存尚可。整体结构和布局保存得较好,梁架、基础、墙体、柱础等结构较为稳定。原建筑有四角楼现仅存两角楼,屋檐雕刻仍清晰可见,但部分碑刻、雕塑已模糊不清,均受严重侵蚀,外围墙体腐蚀,总体结构保存原貌。璇庆新居角楼为炮楼样式,比一般客家围的角楼高大,建筑山墙装饰风格极具西式风格。为研究本地区客家围和炮楼院的发展演变提供重要资料。

中心余氏围屋

中心余氏围屋位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中心社区上畲居民小组,朝向西偏北45度,建于清代。面宽59.5米,进深42米,占地面积有4275平方米,平面布局为三堂两横一天街两角楼结构,前有转斗门、禾坪和月池等组成。当心间为余氏宗祠,三进两天井结构,正门上挂着“深圳市龙岗区坪地镇中心村上畲经济合作社”和“德育基地”两块单位牌,中堂上有“三兴堂”三个大字,围屋为泥砖墙,木梁架,灰瓦顶,是一处典型的清代客家围屋,现整体保存一般。

上围世彩新居

上围世彩新居位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年丰社区上围村居民小组,朝向东偏南40度,建于1961年,面宽42米,进深30米,建筑占地面积有1535平方米,平面布局为三堂两横四角楼结构,前有禾坪和月池等组成,门额上有“世彩新居”灰塑,砖木结构,尖山式灰瓦顶,是一处具有代表性的近现代四角楼客家围屋。据廖家老人说,该新居是由世彩安居分房出来的。整体格局完好,梁架、基础、墙体、柱础等构件完好,结构稳定,壁画保存完好。

坪西八群堂

坪西八群堂位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坪西社区沃头居民小组,坐东北朝西南,建于中华民国二十一年(1932)。为斯里兰卡华侨萧毓阑所建,他育有八子二女,取名“八群堂”的含义是希望八子都能成材和出人头地。面宽52米,进深约40米,占地面积约2914平方米,面开三大门,平面为客家式围屋布局,两边带炮楼,墙上有长方形枪眼,高五层,东边角楼顶层外观为哥特式风格,西角楼顶层外观巴洛克式风格;围内还有典型的广府式民居建筑,多为民国时期修缮,夯土墙,木梁架,灰瓦面;后堂是中西合壁式建筑,为五开间带廊柱的两层结构建筑,宽21.5米,进深14.6米,钢筋混泥土结构;该围屋是一处中西式合壁的带角楼的客家围屋民居建筑。

1942年曾遭到日军飞机轰炸,炸毁围屋的门楼和倒座部分,现整体保存一般。整体的基本格局尚好,结构稳定,现存两炮楼。八群堂的布局结构独具特色,是晚清民国以来客家民居的代表,对研究客家围和炮楼院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作用。

依据《关于深圳国际低碳城规划范围内文物保护事项的函》(深龙文体旅函〔2014〕155号),原址原貌保留坪西八群堂。



不可移动文物活化利用申报流程

龙岗区将建筑类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合理利用的实施途径分为“政府主导型”、“城市更新型”和“自主利用型”三类。

第1类:政府主导型。是指由项目所在街道办事处开展文物统租工作,并由其作为项目建设单位将文物修缮工程作为政府投资项目推进实施,完成公开招选利用主体工作。合理利用主体应确保合理利用项目的公益属性,非公益类用途区域占比原则上不高于文物总建筑面积的50%,且每年组织的活动吸引到访参观的人数不低于10000人次。

第2类:城市更新型。是指在城市更新中,城市更新部门采纳文物部门的意见,并将保护意见列入城市更新强制要求。城市更新项目实施主体作为保留的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合理利用的主体单位,片区城市更新与文物保护及利用捆绑实施,具体做法是,更新主体正常征收文物建筑,并将文物建筑产权移交政府,同时承担文物建筑的修缮及合理利用责任,在专项规划阶段给予更新主体适当的容积转移与容积奖励。

第3类:自主利用型。是指尚未列入城市更新计划单元的未定级文物建筑,由产权人自行或与第三方单位合作,在未定级文物建筑所在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申请进行的合理利用项目。项目以市场为主导,确保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对其公益类用途空间比例不做要求。根据已批准项目运营方案中的政策扶持和资助需求,由项目运营单位承担文物整体修缮、环境整治以及合理利用的责任及费用。项目在竣工验收及审计之后,可补贴文物整体修缮总投资的30%。)

龙岗区文物管理中心职能

承担落实国家文博工作法规及政策,开展全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及博物馆事业发展工作;负责宣传和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关于文物工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承担全区各级不可移动文物和博物馆的管理工作等职能工作。

办公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海关大厦东座11楼1123室;

联系电话:28948258,传真号码:28948258。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