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父母?——谈谈孩子的攻击性
接着上回学员小A的问题:
儿子4岁,最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逛超市,一到超市立刻就钻进儿童玩具区,看见喜欢的玩具就紧紧抱着,一定要买,有时候告诉他不能买也没有用,一直抱到收银台那儿,如果最终没有得到这个玩具之后,小朋友会很愤怒,生气得在路上大哭大喊,真是很尴尬。有几次甚至攥着小拳头打妈妈。这让小A感到挺震。不知道如何应对这样的情况。
不给买玩具就发脾气,我该怎么办?--> https://www.jianshu.com/p/e1ed1d5c9288
一、孩子每到商店或者超市,就很兴奋的想买玩具。我们真的不能每次都满足他,怎样处理比较妥当?
二、最近孩子一遇到生气的事情就打人,甚至还打妈妈,应该怎样教育?
今天我们来解答第二个问题:孩子生气的时候打父母,我们应该怎么应对?
我们尝试着变成一个4岁的小孩子,来体会一下他的感受:
超市又有新的玩具车了,好漂亮。我一定要拥有它,我要把它带回家,它是我的。我要去告诉妈妈!
什么?不能给我买回家?好生气!!!好难受!!!不喜欢妈妈了!!!妈妈讨厌!!!我要打妈妈!!!
孩子喜欢的玩具得不到,会有一种损失感,无助感。这会损伤孩子的自恋(注意:这是孩子的自恋是健康的自恋),孩子的自我感就会有崩解的危险,于是会产生一种自恋性的愤怒,用愤怒来抵制这种绝望的焦虑,这时孩子的语言沟通能力还不能跟上,肢体动作就先表达了出来。就出现了孩子打妈妈的情况。
其实也就是孩子对自己的攻击性最直接的表达。孩子希望通过攻击性的行为重新获得自我感。
我们知道,攻击性其实是与生俱来的,它和力比多一起组成了人的本能内驱力。本能内驱力在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中,是基本的人类动机。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人活着就是本能内驱力。
力比多是象征着爱、美与温暖;攻击力象征着激烈、创造和破坏。内驱力基本上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关系的质量。
如果妈妈告诉孩子:“不可以打人,打人是不对的!”“打人就不是乖孩子!”孩子就会认为,攻击性是不好的,有攻击性是羞耻的,就会伤害到他的自我价值感。孩子会把攻击性压抑下去。同时也就压抑了自身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攻击性被压抑了,但必然会找一个出口,有的孩子会在和别的孩子互动中出现更多的攻击行为来释放被父母压抑的那一部分。有的孩子可能会产生很强的攻击焦虑,他们使用投射的防御机制把攻击性投射给外界,觉得黑暗中隐藏的鬼怪会攻击自己,从而形成新的黑暗焦虑。
咨询室里有很多这类的来访者,他们是众人眼中的好脾气,大家口中的老好人。人畜无害,从来没有见他发过脾气。然而却活得越来越没有生气。有时候,情绪爆发出来却难以控制,破坏性极大。事后又内疚,自责,更加的压抑自己。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让大家明白,攻击性本身不是有害的。我们不需要谈虎色变。相反,孩子适当的表达攻击性,反而能帮助孩子的自我健康成长。
有的父母会担心,我的孩子这么小,他就打父母,长大后,力量强大了,还不是要把我们打到医院去?新闻里面不是常有成年的孩子伤害父母的新闻吗?
我想说,有这样焦虑的父母,请先深呼吸。
这些都是你的大脑自编自演自导的想象!!!也许你在3-4岁的时候被植入了这样的限制,压抑了自己的攻击,现在你孩子到了这个年纪,出现了攻击父母的行为,你潜意识的惩罚被激活了,才会有这些焦虑想象。
4岁的孩子,他的小生命越来越有力量,伴随着生命力的成长,攻击性也会增强。但是,孩子在越来越成熟的过程当中,会自己为自己的毁灭性负担责任,而且他会有效地将他的毁灭性转化为建设性。
这些攻击性会慢慢找到很多健康的出口,比如做梦,比如孩童之间的游戏,以及对一些象征性的物品释放攻击性。最终达到爱和攻击性的整合。
作为父母,我们不能去压抑孩子的攻击性。而是帮助孩子发展出一种健康的,积极的或者是有意义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攻击性。
让他们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面,一个抱持的环境里面,可以自由表达他自己的快乐、自己的敌意、自己的攻击、自己的喜爱,帮助他们将一些毁灭的能量或者攻击的能量转化成建设性的能量。
最后,以鲁米的诗句作为本文结尾。
你正在寻找的东西也在寻找你。
“What you seek is seeking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