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而不是和问题一起面对孩子!

2022-09-28  本文已影响0人  明珠爱写作

今天姐妹在群里聊起孩子不听话的问题,我深有体会。

因为这个问题也是一直困扰我的。

当家长们说起“孩子不听话”的时候,言语中总是充满着愤怒、指责,甚至有些无奈,其实是在表达“孩子没有按照我的要求、孩子不听我的、孩子太调皮了、孩子不在我的掌控范围......”

你有没有发现,家长在陈述这些的时候,是在用情绪表达,而不是表达情绪。

这些话的主语都是孩子,也就是把所有责任都推给了孩子。孩子如果在学龄前,其实他大概率是没有能力去面对太大压力的。

也就是说,当你朝着孩子大吼大叫说他不听话的时候,孩子根本听不懂你在吼什么,他会一脸茫然地看着你,甚至有点恐惧和不知所措。

失控的爸爸或者妈妈,那我到底应该怎么做才对呢?家长没有去教他,或者说没有用孩子的视角帮助孩子去解决问题。

比如说,孩子把玩具丢的满屋子都是,你一看到就大吼,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跟你说了多少次了,把玩具收好,快点收好,不收好我下次不给你玩了。

这些指责,是不是也常常出自你的口。

如果我是孩子,我听到这样的愤怒和指责,即便我想去收拾,也会更加不愿意动。因为我不舒服,我感觉不到父母的爱,只感觉到了父母的情绪。

那么具体怎么做呢?用非暴力沟通。

“毛豆,妈妈一回到家,就看到地板上有8个娃娃、2双袜子、3本书,妈妈感到很生气,妈妈想要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请你把这些东西分类收起来,好吗?”

非暴力沟通的公式:观察、感受、需求、请求。上面这段话,就是表达了这些因素。

也就是说,任何一件事,家长要把具体的感受告诉孩子,然后告诉他具体怎么做,这个过程中,要懂得尊重孩子。

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个天使,从一粒种子,到长成参天大树,是需要过程的。父母应给予足够的耐心,陪伴他成长,而非强制性要求他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

把“你应该这样做,你必须那样做”,改成“你觉得呢?你认为呢?妈妈想听听你的意见。我们一起来商量一下。我们一起来动动脑筋怎么解决。......”

这样前后对比的不同之处就是,孩子能否感受到妈妈在陪着他一起解决问题,是否给予孩子足够的信心和勇气,让孩子感受到这是“我们”的事情,而非只是“我”的事情。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制品,父母是怎样的,孩子也会怎样的。父母的情绪稳定,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

家长这个职业,不像很多职业要求持证上岗,很多家长都是无证上岗,凭借自己的认知,去要求孩子。

孩子在长大,家长如果不去成长,而只是单方面地要求孩子要如何,也将无法真正“养育”好孩子。

END


我有明珠一颗

久被尘劳关锁

一朝尘尽光生

照破山河万朵

——每个人都是明珠

我热爱写作,加入了【007不写就出局】这个全球最大的写作社群,今天是我在简书上日更第140天。

如果你也喜欢写作,又迟迟未开始,还写不好,链接我咨询我,我陪你写到天荒地老,我们一起和千万007的战友一起“裹挟成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