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情的故事——端午节记忆
我们那里的端午节,俗称五月节。
五月节吃的就是鸡蛋的各种做法,以及鸡蛋韭菜馅儿盒子或饺子。
玩儿的就是小孩子的碰鸡蛋,或叫磕鸡蛋。
大人们关注的风俗是采艾蒿和叠葫芦。
起早采艾蒿
每年五月节的早晨,大人们有多早起多早,去采艾蒿,艾蒿就是艾草,东北叫“耐”蒿,这个发音是东北特有的,像“肉”叫“又”,“嫩”叫“len”等。
孩子们头天晚上就心红的开始睡不着,一定要每天早晨起早跟大人去采艾蒿,折腾到半夜睡着了。
东北天亮的本来就早,五月节的时候,不到四点天就亮了。
天一放亮,大人起来去采艾蒿了,怎么叫孩子也不醒,醒了也是哼哼唧唧的起不来,大人们本来也没有指望孩子能起来一起去,因此,大人们就出去采艾蒿了。
等孩子们起来的时候,艾蒿早就采回来了,鸡蛋也煮好了,孩子嘟嘟囔囔或者有点哭几嗓子后,狼吞虎咽地吃鸡蛋,就把采艾蒿的事儿也随着鸡蛋进肚子里了。
屯子里人认为,艾蒿辟邪,家里到处挂艾蒿,就是求得四季平安。
艾蒿的药用价值村民也知道一二。艾蒿泡水洗脸治脸上的酒刺(粉刺、即青春痘),洗脚治脚气,夏天点着艾蒿的烟可以驱赶蚊虫。
所以,有个不成文的约定,五月节这天,谁家的人起得早,采艾蒿走得远,艾蒿采得多、采得新鲜,谁家就是过日子的正经人家,谁家的就会风调雨顺,大家就标着劲儿比谁起得早、走得远。
我家邻居最早的一次是头天晚上天黑就睡觉,半夜起床,等着鸡叫三遍,天还黑着,估计也就是两三点钟,就出去采艾蒿了。多数人四点之前天亮出来,他已经回来了。
有一回,屯子里一个年轻人,起得更早,天擦亮就采回来了,结果,回来的路上,别人一看,他采的不是艾蒿,因为天太黑,他又没有手电(家用电器呢),就采错了,闹成了笑话。
以后就成了教训,有些人想摸黑采艾蒿,就头天白天的时候,踩好点,看清楚,避免再采错。
看看,一个人吃一堑,全屯子人长一智。
艾蒿辟狼?
还有一个搞笑又惊险的采艾蒿的事儿。
那年五月节,屯子里的大柱子也是天不亮就去采艾蒿了,到了地方,天刚有点儿亮,有些困,就靠着大树迷糊着了。不知道过来多久,感觉有动静,像狗的声音,睁开眼一看,哎呦妈呀,一只大狼,在不远处看着他,不停地走动,他嗷的一声就窜起来,使劲儿大叫起来,狼也嗖的一下子就跑没影了,从此,一个人不敢去那么远的树林里采艾蒿了。
有人说,你看看,艾蒿辟邪又辟狼,如果不是采艾蒿,可能就喂了狼了。
艾情的故事
屯子里的雅琴,父亲早逝,和母亲一起生活,雅琴人好也好看,好多人给介绍对象,她都不看。
五月节每家都要采艾蒿,即使自己不采,也必须有人送才吉利。
那年五月节,天刚亮,雅琴和母亲就推门出去采艾蒿,结果,自家的大门口整整齐齐地放着一大捆水灵灵的大艾蒿,带着根子(艾蒿不能用刀割,要用手拔且必须带根子),而且根子的土都抖落干干净净的,这是多吉利的好事儿啊!
娘俩看看半天也不知道谁做的好事儿,也就把艾蒿抱回家里,准备一绺一绺地分好,缠上红头绳,早饭后再叠一些红纸葫芦,别在一起,放在窗台及家里的每个地方。
不一会儿,听见门口有脚步声,雅琴赶紧开门,原来是屯子里的大强,大强暗恋雅琴很久了,也是谁给介绍对象也不看。只见大强手里拿着一大串红纸葫芦,正在往门把手上挂呢,见雅琴出来了,一脸不好意思,雅琴顿时就明白了,脸也腾地就红了。
雅琴也是喜欢大强,于是雅琴妈就找了媒人,两个人正儿八经地处起了对象,第二年就结婚了。
后来,很多人知道了原委,就把他们的事儿叫做“艾情的故事”。
艾蒿与城管
我家所在的小区在二环以外(本地二环相当于首都的七环),每年五月节早晨门口都有卖艾蒿的。
前天早晨天一亮,我就到小区门口买艾蒿,结果,门口好几个居民都在准备买艾蒿,可是,一个卖艾蒿的也没有,门口保安说,昨天城管就来警告了,说创城,不允许门口摆小摊,也不允许卖艾蒿,今天天不亮城管的电话就打过来了,说城管的巡逻车一会就到,今年就买不到艾蒿了。
大家七嘴八舌议论,保安大声说,反正买不到了,人家城管也是工作,而且也挺辛苦的,没准他妈妈也期盼他买艾蒿回家过五月节呢。
想到了艾蒿,尽管没有采到或者买到,那长在原野里的艾蒿也就与我相连了:
心里有艾,四季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