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婺源

2019-06-10  本文已影响0人  方琢月

2019年4月4日,这是我第4次

来到婺源,指尖隐约的光膜触摸的

季节仿佛只是农妇牵着耕牛

在古樟石桥上走过的一个来回

董村村史馆挂着我研究过的董仲舒——

那是另一种我所不知道的历史

清早我在七楼拉开窗帘外的平原

一大片翘角的民房为守卫田园风光

披挂着黑瓦白墙,没收高楼,排入远山

仿佛浩荡的方阵往历史的纵深挺进

胡锵坐在酒店大门外的轮椅上

依然低矮如檐。我们一路聊着

人类简史、AI、欧洲时局、天体宇宙学

这时他就像婺源版的霍金,但他脑中

虚构的未来学大厦并不对乡约构成冲击

2

当然也聊到诗歌,他说诗歌代表了

小说或散文未及抵达的生活现场的时差

这让我想起江永编写的《近思录集注》

如何从江湾出走,抵达我遥远的书柜

遗下这空黑的故居,学问的蝉蜕

想起在婺源看过的众多名人旧邸

尚书府、司马第、小姐楼……

现在装满尘网密布的晦暗人生

满墙看不清名字的旧奖状

是御赐牌匾在这个时代的替身

只剩大堂褪色的领袖画像还试图

挂起达官贵人离去后的权力虚空

在未来的文化史还不曾抵达的现场

一个诗人推着轮椅记下这明暗交织的时差

3

那是另类的时差:村里九十岁老太太

摊开双手,向盖房工人讨了一捧水泥

她佝偻的背影消失在倒塌的房墙之后

在时间的废墟里依然有人居住、修补

房屋是受伤的兽,而她用掌中的水泥哺喂

一个穿黑中山梳硬背头的文化人

用严峻的语调声震厅堂,禁止我们

拍摄他老宅房梁上令人惊叹的木雕

同行人向他介绍我:诗人、学者

他转身大手一挥:高攀不上!

我直觉他留在了某个早已消逝的年代

固执地坚守属于他的角色和剧场

我很抱歉把他写进了这首现代诗

那是对不应存在的时空悖位进行的偷拍

4

据说有一次,里坑的河水被颜料染红了。这里

每年要接待20万美术生。桥上、巷里、田间

坐着站着的稚嫩女孩们,脸廓还没长清楚

手笔颤动,深黑的瞳孔被屋檐精细的线条诱捕

我想起游山村民说如今年轻人纷纷离开农村

村庄越来越空,坍塌的老房子不再重建

也许,透过画笔,这是另一种途径的返乡

虽然,很多年后,或许她们中间的某一个

才在大都市的画廊终于抵达她心头的村庄

或许这也是为何我会一再来到星江河旁

反溯我名字,沉思我与一条河流的相似

或许你我都无法被这个时代的星光两次踏入

我们在饭店门口告别,两个站着,一个坐着

他临别的总结显得语重心长而又语无伦次

在这个时空交错的夜晚一切都无从确定

2019年4月12日星期五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