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简史(五)
近代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
17至18世纪,英国的“光荣革命”启蒙了整个欧洲大陆,“君权神授”被“社会契约”所动摇,人性的尊严得到重视,理性的光辉冲破蒙昧。
大陆理性主义哲学
奠基人笛卡尔,14岁时便用天文望远镜发现了木星,十年的世界游历,让其不再满意书本中的教条,他先后掌握了数学,天文,物理,医学,而后写就哲学著作《谈谈方法》。
他陷入沉思,世上到底有什么是可以确信存在的,又有什么可以证明我并不身处于一个看似真实的梦境中?他要“怀疑一切”,却愕然发现唯一无法怀疑的便是他正在怀疑本身,如此便有了“我思故我在”这句惊世名言。
肉体的感觉并不可靠,唯有灵魂的理性永存,而这不灭的灵魂也就只可能出于上帝之手了。
出生于农民家庭的伽桑第,对空中楼阁的理性并不满意,身体必须与思维结合,感官值得相信,没有大脑人又如何思维呢?
出生于犹太教家庭的斯宾诺莎,不满意犹太教义,即使教会以每年一千盾的金币贿赂,也无法阻止他退出教会,背叛自己的家庭,他独自搬去海牙附近的村庄,以磨制镜片为生,即便总有朋友想资助他,他也坚持要过清贫的生活,直至孤独去世,他最大的奢侈不过是每个月喝两次葡萄酒。
神就是自然本身,而人类的快乐与痛苦大多不过来源于自己的想象,被情感所奴役又如何达到幸福呢?
莱布尼茨作为另一个终身未娶的全才,17岁就被授予了博士学位,他精通数学,与牛顿同时制定了微积分。
世界由单子构成,出自于上帝之手,上帝保证了世界的真善美。
英国经验主义哲学
出生于贵族家庭的弗兰西斯.培根,从律师做到议员,又从掌玺大臣,做到大法官,权极一时,却因受贿又跌入谷底,最后于科学实验中患病去世。
人是自然的奴仆,我们只有服从自然,才能认识自然,从而征服自然。形而上学是空洞无用的,想要得到正确的规律,必须通过科学的实验。
由富有的叔父养大的霍布斯,指出了研究哲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实践,故哲学就是研究原因与结果的知识。
物质当然不必依赖思想,而运动(机械的位移)就是变化的原因。
医生洛克,支持光荣革命,反对所谓天赋,知识源于经验,新生婴儿只是白纸一张,思维不过是我们人类这种物质可以有的能力而已。
巴克莱却摇了摇头,物质不过虚无,存在即被感知,不被感知的东西并不存在,而我们的存在,正好证明了万能的上帝无时无刻的感知我们。
祖上贵族的休谟,研究人性,我们所能得到的结论,都来自于经验,而获取的途径来自于知觉。
剑桥柏拉图主义的神学家继续维护基督正名。
苏格兰常识学派,诉诸常识。
英国理神论,融合基督教义与理性。
而道德哲学家们,更在意善恶对错。
不过无论如何,绝对的权威与教条再也无法束缚人们思想的自由,人类久违的好奇心再一次被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