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地飞行与佛光返照

01
《原地飞行》是阿根廷当代雕塑、装置艺术家托马斯·萨拉切诺首次在中国举办的个展。
爱人数月前买的票,幸亏看了一眼通知,再过一天展期就要结束了。她原本是为了打发写论文时的枯燥时光,想从当代艺术中找找灵感。票只买了一张,有些犹豫去还是不去。在这之前,托马斯·萨拉切诺在我的头脑存储中是个赋值为空的普通变量,迅速在网络中查找,把这个单调的变量赋上如下关键词条:
“艺术家、建筑、艺术与科学、NASA国际空间研究、微观与宏观宇宙的想象力之旅。”
空间、宇宙、艺术三个字眼触发了心底的某些潜意识,不知会和这个托马斯产生什么样的连接,有些莫名的感觉驱动自己去跑一趟,何况今天天气好的不像话,久霾的天空被刷上了大片的湛蓝,顺带着轻描了几笔飘渺的白云。
迅速补买了两张票,算上了酷爱美术的闺女,她正在构思第一部自己的儿童漫画书。
02
复兴艺术中心靠近外滩,十六铺。进城总是让人不自觉的头皮发麻,不止担心左边、右边、前面、后面的摄像头,还担心到处找不到的P。今年还剩六分了,刚过了半年,不知道撑不撑得到年底。
百度到底没白忙活,不断的给你提示着“附近车位紧张,请到ABC处停车”,可悲的是ABC始终只是一个文字、语言世界中的符号、标贴,他永远也不能替代真实的空间和事物。于是当你的脑海中从没有为这个符号赋过值时,从来没有人或物帮你把符号和真实的事物连接在一起时,即使你站在它的面前,陌生和擦肩而过是你唯一的选择。
于是无头苍蝇般的开始了第二圈的寻找。又接近复兴艺术中心的十字路口时,肾上腺素再次飙升,百度和ABC已然靠不上了,只能靠自己的肉眼沿着左右两侧的街道疯狂扫描,即使红灯已经转绿,还是不得已放慢车速,顺带着承受屁股后面一排司机迅速积累起来的怨气。幸运的是穿过街上摩肩接踵帅哥靓女的间隙,终于在车子右侧5米开外发现了一处颇不起眼的露天停车场的大门,赶在绿灯转黄前,右转迅速驶入。

03
街上的帅哥、靓女不是一般的多。衣着入时,或浓妆,或淡抹,彷佛说好了,一起从城市的各个角落里冒出来,三三两两,慢慢向外滩边的那幢有着古铜色竖琴造型的建筑聚拢。
阳光下的复兴艺术中心,在蓝色天空的映衬下庄严中泛着些许灵动的光,外层竖琴状的三层幕帘波浪般画出优美的弧线,阐释着这份建筑的艺术之美和与众不同。远处是螺旋状直插云霄的上海中心,依然优雅从容的俯瞰着这个浮华都市,风很轻,云飘渺。
电子取票和入场的队伍被分成了两队。每队都排了好多人。取票的队伍一直从一楼大厅排出了入口的大门,还顺带沿着墙拐了个弯。没想到这个展览这么受欢迎,不知何时,当代艺术和帅哥、靓女、中产阶级们纠结着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暧昧关系。不知是当代艺术满足了这些人自我独特性装饰的快感,还是当代艺术家们从俊男靓女的腰包中发现了满足自我成就感的汩汩灵感。
等待是一份技术活。无聊中看到建筑外墙可以镜子般反射出人影,但毛毛糙糙有些油画的感觉,索性拿出手机,拍了起来。

04
入场的队伍几乎沿着艺术中心绕了半圈。下午3、4点的阳光依旧很刺眼。隔壁的大厦有着黑色的玻璃幕墙,镜像中可以看到自己排的队伍,还有一排排竖琴状的幕帘,阳光下闪着金色的光。还是继续拍摄,反正等着也是等着。
四点正,正拍着照,突然发现玻璃幕墙中的古铜色幕帘动了起来,三层幕帘交错互动,阳光反射其间,在幕帘中时而透过,时而被遮蔽。魔幻之极,原来这幢建筑的点睛之笔就是整点时,三层幕帘会转动,调节外墙变换不同的形状。
恍惚间,头脑猛然从记忆中搜索到似曾相识的画面,在四月底的那次超个人呼吸体验中,我深层意识彷佛就看到过这样的画面,当时带着眼罩,我感觉自己进入了一个庄严肃穆的神奇空间,一排排竖向排列的物体泛着金黄色的佛光,像是进入了某个未知的庙宇。当然后面想再次仔细看时,发现眼罩中也有透光,就误以为是眼罩中的透光造成的幻象,事后在分享环节,说到这一段,同学们还哈哈大笑,但老师却说眼罩的质量不会这么差,而且眼罩透过的光会是铜黄色的吗?另外,老师提点,这次在呼吸体验中经历到的画面,以后很有可能会再现。
看着阳光中缓缓移动的幕帘,有些不敢相信,这画面竟如此相似。佛光返照了?

05
终于入了场。二楼的空间是主展厅,作品是《上海/云之城》。
托马斯用细绳,各种形状和几何体在这个展厅的空间中搭建出了数个悬置在空中的结构体。有的像分子结构,有的像细胞体,有的像罗列了一二十个三角的庞大风筝。
背景是打印出来的上海市巨幅全景图。意象是对未来城市中云状生活空间的无尽想象。此时此刻,想象确实有点难。穿梭在一群群的俊男靓女中,时不时还得注意着脚下的绳子,只有一个念头闪现,尽快逃离这里。
俊男、靓女们依然饶有兴致的或依、或靠、或轻捏、或拥抱,和各种结构体合影,循环演着早已熟念于心的各种pose,期待着用它来装点微博、微信、以及各种社交工具中的自我。

06
三楼是个黑暗的空间。几处亮着光的地方陈列着托马斯用心培养出来的各种蜘蛛网。他是迄今为止第一位三维蜘蛛网收藏家。
其巧妙的将微观世界的蜘蛛网和宏观世界的星云、宇宙网路联系起来。引发人的思索。
记得看过一个网络视频,从地球上的一片叶子逐渐镜头拉高,到树,到房子,到街道,到城镇,再到国家,到地球,到太阳系,到银河系,再到各种各样的星系。泛着蓝光、紫光、渐变光的星系们牵扯着,纠结着。一如这眼前玻璃盒子中静谧着的一片片的蜘蛛网。
想起小时候看过的一期《科学画报》,说多少亿年后地球要被炽热的太阳毁灭,那以后的很多年,想到这句话,心里就会不自觉的打个寒战。

07
站在四楼的观光平台上,外滩的风景尽收眼底,标准的上海天际线在蓝天白云下舒展的恰到好处。
思绪还缠绕在那缕似曾相识的佛光。
想起哪篇文章说起过,时间只是一个维度,当跃升入更高维的空间去看,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只是这条时间线上的一些罗列的单点,可以轻松到达。
侧过身问欣赏着风景的女儿:“如果有时光穿越的话,你愿意去未来看看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