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 转》(8)

2021-11-18  本文已影响0人  妍睿

阅读内容:不遗余力培养人才

阅读时长:30分钟

阅读记录:

先列举一组数据:曾国藩的幕僚出幕后官至出使大臣5人,军机大臣2人,尚书2人,大学士2人,侍郎3人,北洋大臣1人,总理衙门大臣1人,总督16人,出任总督30人次,巡抚28人,出任巡抚50人次。

此外,还有布政使、按察使、提督、副将、道员、知府、知县、最不济也有候补、候选、记名之类。林林总总,不胜枚举。

这些幕僚中,最为后人所知的,应该就是李鸿章了。这也是学生时代历史书上出现频次最多、争议最大的人物。

现在读了这些传记类的作品,才惊觉以前学习历史的时候,对他们的认知是多么地狭隘。一提到他们,就会情不自禁联想到王朝的腐败和懦弱。也会把那一段屈辱的历史归咎于他们的不作为。

当然,在其位谋其政,在当时的环境下,他们也有很多职责上的过失,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全部否定他们的全部。

至少,在曾国藩时代,他竭尽全力,克服了重重困难,无论是建军打仗、还是培育人才,都已经是做出了巨大贡献的。

至于后来王朝覆灭,百姓困苦,也并不是几个高级官员就能完全控制的。

书中对于曾国藩如何培养李鸿章用了较长的篇幅阐述。培养、考察的形式很多样,可谓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也是以此为例来展现曾国藩培养人才的方式。

幕府内会定期举办考试、也会不定时抽查,曾国藩本人会连夜审阅试卷,第二天再讨论。

也会时常组织大家一起讨论学习,各抒己见。

这其中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曾国藩最值得称赞的一点,就是他的以身作则。

他怎么样要求年轻辈的,就首先要求自己也要做到。身体力行,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来改变他人。

我觉得这种精神是非常值得钦佩的,放在现代人才的管理上也同样适用。

而且,这也像父母教育孩子,如果对于某一项标准,父母自己都不能做到,凭什么要求孩子做到呢?

最简单的,不让孩子玩手机,首先自己能做到哪怕1个小时不看手机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领导者、施教者,最需要的就是以身作则,亲身示范。模仿是人类出生就自带的能力,跟谁就学谁,最朴实的道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